2025-08-08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8月8日電(記者陳席元)“在開營那天的‘開筆禮’上,老師用朱砂在我額頭中間輕輕一點,說這叫‘朱砂啟智’,好像真的有一束小小的光從那一點亮起來,照進我的小腦袋瓜里……”在結束實踐、返回南京的途中,南京大學青少年國學啟蒙班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孫欣閱讀著支教地學員蘭雨薇的感謝信。 信中提及的“開筆禮”是中國傳統文化求學四大禮之一,也是該團隊每年社會實踐中的特色開營活動,寓意開筆破蒙、求知為學。2007年踏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實踐之路,南京大學青少年國學啟蒙班社會實踐團隊今年迎來了自己的“成年禮”,數百名優秀青年文化講師將國學啟蒙的火種播撒到湖南、寧夏、新疆等地,數萬名青少年兒童受益。 今年暑期,團隊深入江蘇鹽城、南京以及湖南岳陽的街道、社區,用兩個多月時間為近千名鄉村少年帶來紅色基因傳承教育、中華經典浸潤教育、非遺技藝手工教育和數智賦能文化創新教育課程。團隊融入人工智能通識課,打造“AI+傳統文化”智慧課堂與沉浸式科技研學活動,讓古老智慧在科技賦能下迸發時代活力?!逗虯I斗詩》《AI復活古人: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用科技讓傳統文化“活”下去》等課程讓青少年兒童在科技與傳統、時代與歷史的交融中感受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 在湖南岳陽余坪鎮中心小學,學員徐彧航對融合AI元素的《詩經》課程印象深刻:“以前讀‘關關雎鳩’,只能想象畫面。這次老師用AI生成動畫,背詩也因此變得特別有趣,好像在和古人對話?!?/p> 來自南京大學健雄書院的黃允辰,是“AI+傳統文化”系列課程的主講人之一。備課期間,她與團隊反復調試AI,設計課堂交互環節。“比如,講到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我們用AI生成了一個古代市集,學生們可以‘走進’市集,與AI扮演的攤主對話,詢問元宵節花燈的寓意,參與猜燈謎活動?!?/p> 據了解,依托青少年國學啟蒙班團隊實踐項目,南京大學哲學學院與余坪鎮人民政府、余坪教育基金會,正式簽訂了長達五年的合作共建協議。 “我們青年學生的社會實踐既要能夠服務國家社會所需,也要能夠激發自身成長動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教育要打通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實現專業研究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公益服務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團隊學生負責人姚睿說。 “十八歲的青少年國學啟蒙班育人更育己,同學們以扎實的研究與行動,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貢獻青春方案。”團隊指導老師石如夢認為,南京大學青少年國學啟蒙班的意義,遠不止于向青少年兒童傳授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更讓一批批青年大學生有機會“腳下沾泥、心中沉淀”,走出校園,將傳統文化課堂延伸到田野與社會,以扎實調研反哺教學創新,在躬身實踐中求解時代命題。(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