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超一千五百個場景開放,帶動超三十億元產業投資 創新場景何以綴滿金陵 近日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南京企業圖靈微雀旗下品牌“圖靈法思”憑借專業的法律思維鏈,在這場全球科技盛宴中掀起法律AI熱潮。這不僅是企業技術實力與落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讓法律智能服務突破了場景限制,真正實現了“觸手可及”。從大會現場的精彩呈現到本土場景的深度布局,背后都貫穿著同一個關鍵邏輯:場景創新。 何為場景創新?即以新技術的創造性應用為導向、以供需聯動為路徑,實現新技術迭代升級和產業快速增長的過程。去年6月,南京市構建“部門+中心+公司”的場景創新工作機制,南京市城建集團旗下的南京市場景公司也隨之成立。一年來,該公司以場景為“橋梁”,通過各類場景的策劃與服務,讓眾多應用場景在城市中落地開花,化作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場景為橋,讓創新從實驗室走進城市各個角落 早上8時,居民李阿姨熟練地將電動車電瓶推進小區門口的換電柜,30秒后取出滿電電池,“以前充電要等四五個小時,現在下樓換一下就滿電,太方便了”。同一時刻,河西金魚嘴基金大廈的“智送一體咖啡機器人”已開始忙碌,機械臂精準抓取紙杯,為即將到崗的白領準備晨間第一杯咖啡。 在南京的寫字樓、景區、居民區,一場場由“場景”串聯的變革正在發生: 暮色中的金陵Style浪漫中心戶外屏幕正直播著激烈的“蘇超”比賽,廣場上一把把發光的太陽能智能傘為人們提供充電、休憩的便利,科技感與熱情交織的場景讓夏夜的氛圍更加火熱;在河西南京眼旅游區,一臺臺機器人“保潔員”正勤勤懇懇地清掃著景區地面,讓南京眼景點24小時以最好的狀態展示自己;在聚寶山公園停車場,無人充電車機器人在停車場穿梭,為新能源車主提供“外賣式”上門充電,輕松解決續航焦慮;中山碼頭的“巴士食光”將南京味道與江景融合,打造出“公交+商超”創新場景;秦淮新河大橋畔,全息光影與智慧照明共同編織出全國首個橋梁裸眼3D劇場,點亮“月光經濟”新圖景…… 城市里這些觸手可及的應用場景,勾勒出獨特的創新圖景,而在看不見的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南京市場景公司同樣在默默發力。據南京市場景公司負責人介紹,南京工業軟件應用創新中心與南京水務集團、江北公用集團三方擬合作成立公司,將對市政基礎設施的二次泵房、自來水廠、污水廠等進行智能化升級,為城市“血脈”注入科技動能。截至目前,這樣的應用場景已在南京點狀開花超1500個,57個標桿項目更是成為“創新展覽館”。 金融助力,讓場景從單點突破到集群生長 南京北新智能的車間里,一臺軌道巡檢機器人正沿著模擬化工管道滑行,傳感器實時傳回的數據流在屏幕上跳動——這是它在獲取第300組工業場景測試數據。很難想象半年前,這家企業還因缺乏測試場景和資金,面臨技術迭代放緩的困境。場景的持續綻放,離不開金融“陽光雨露”的滋養。 由南京市場景公司聯合市創投集團發起設立的全國首只“場景基金”,首單投資正是投向了這家企業?;鸩粌H注入資金,更聯動國資平臺開放3個工業測試場景,讓機器人在真實管道中積累數據、迭代算法。如今,這些機器人已服務寶武集團、中國華電等企業,500TB的工業數據成為技術迭代的“金礦”。而中信銀行南京分行在全國首創的“場景貸”則為中小企業解了燃眉之急:江蘇華飛宇節能技術憑借市政照明改造方案,拿到500萬元專項貸款后,迅速將智慧路燈場景推廣至3個區縣。目前,“場景貸”已發放3.19億元,讓8家企業實現“用得起場景”。 從“造場景”到“育生態”,讓場景成為城市躍遷的引擎 前不久,產業攻堅·場景破界——2025年南京市機器人產業生態應用場景供需對接會現場,9家機器人企業的前沿技術成果集中亮相,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南京市場景公司在會上詳細介紹應用場景打造的基本流程及典型案例,市機器人產業攻堅推進辦公室也闡述了應用場景工作目標及近期計劃。這一幕,正是南京從“造場景”到“育生態”的生動注腳。 一年時間,由“從零起步”到“全域開花”,南京市場景公司正以場景為內核,重構城市創新邏輯。從征集政府側需求130余條,到聯動國資平臺為百余項科技成果提供驗證環境,再到為10個落地招商項目定制方案,帶動超30億元產業投資,場景已成為連接政府、企業、市民的“超級紐帶”。場景公司通過編制場景供需“兩張清單”、舉辦“寧創”系列活動促進資源對接,聯合多區打造機器人、“AI+”等特色場景生態空間,推動100項以上定制化場景服務落地,一個個單點場景正連成產業升級的“葡萄串”。 在江蘇敏捷創新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張曉東看來,南京的場景創新實踐證明:場景不僅是技術落地的舞臺,更是產業生長的土壤。當機器人咖啡師的機械臂與秦淮河的槳聲共振,當工業巡檢的數據流與城市管網的脈搏同頻,場景已悄然成為南京新質生產力的孵化器,推動城市從“創新試驗場”向“產業引領者”躍遷。未來,這里的每一處場景,都將孕育出更生動的城市發展答案。(郭婷 徐路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