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8月11日,“不屈的靈魂——丁品系列水墨畫《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墻》美術特別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正式開展。展覽展出了中國著名畫家丁品創作的系列水墨畫《20世紀的浩劫——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墻》,通過338幅人物畫作再現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血淚史和抗爭精神,以寫實與象征交融的筆觸展示南京大屠殺這場浩劫。
展覽現場 以筆為刃 銘記歷史 上午10時,畫展開幕。畫家丁品、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蔣秉錞、國際友人后代史蒂芬·布萊迪,以及紫金草志愿者等參加開幕式。 紀念館創新推出水墨畫展,展出了畫家丁品于1995年至1997年間創作的系列水墨畫。畫作曾在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重要場館展出。 此次展出的畫作分為16組篇章,在結構上巧用象征手法,以“戰禍”“陷落”“劫難”“呼喚”等16個系列段落構成整體敘事,既形成視覺上的強烈沖擊,又凸顯歷史的厚重感。 定格歷史 鐫刻靈魂 此次展覽通過338幅人物畫作還原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定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苦難遭遇,鐫刻他們在絕境中的抗爭意志。 展覽作品以黑灰色為主調,唯有一幅《血旗》中畫著一枚格外鮮明的紅十字?!?8年前,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留在南京,開展人道主義救援,他們彰顯了人性大愛。”丁品說,“這面在戰爭中屹立的紅十字,就是生命的象征?!?emsp;
作品《血旗》 藝術呈現 精神不屈 為幫助觀眾深刻地理解展覽內涵,展陳設計著重體現沉浸式與互動式,讓觀展成為一場深度參與的情感對話。 序廳的設計獨具巧思,以展出的水墨畫為靈感,用透明琉璃水晶墻磚精心構建起“呼吸的墻”藝術裝置,借助燈光的明暗律動模擬呼吸的視覺節奏,每一次光影的起伏,都仿佛是死難者不屈抗爭精神的脈動。
畫展序廳 為幫助觀眾領悟畫作的深層內涵與藝術價值,展覽在藝術裝置區域設置了多元展示板塊,系統呈現畫作的展出歷程。展覽不僅展出了畫作在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出的影像,還詳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后代馬敬仲、日本老兵東史郎觀展后的深刻感悟,以及國內外媒體對畫作創作與展出的持續關注。這些跨越28年的珍貴資料,構筑起觀眾理解畫作的立體維度。 畫家心聲:“把死難者畫活,是為讓生者更清醒地活” 畫作到紀念館展出,是丁品幾十年來的心愿,他說:“我要把這些作品獻給南京人民。我要用最強勁的筆法,把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展現出來,通過畫作向世界呼喚和平,讓歷史的苦難不要重演?!?/p>
丁品 回想起創作經歷,丁品說:“我嘗試藝術創作中獨有的象征手法——‘把死難者畫活’,使創作的水墨畫保持獨特的創作視角?!彼f,“把死難者畫活”是為讓生者更清醒地活,“希望把抗戰精神傳遞給呼喚和平與正義的人們?!?/p>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