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中國大運河文化講堂走進蘇州 從千年運河破譯中華政治文明密碼 千年大運河溝通南北,成為推動并維護中華大一統的重要力量,也蘊藏著中華政治文明智慧。如何從大運河文化中解讀中華政治文明?8月24日,中國大運河文化講堂走進蘇州吳文化博物館,邀請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教授以“大運河與中華政治文明”為題作主旨演講。范勇鵬在演講中表示,大運河體現并進一步塑造了中國人在超大時空中管理調配資源的文化基因,這是理解中華政治文明的一把鑰匙。 人們常說,地理是文明的搖籃。中國地理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地理板塊眾多,如人們常說的關中四塞、山河表里、長江天塹等;一個是河流主要為東西走向,阻礙南北交往。這樣的“搖籃”容易產生分裂而難于統一,但是中國人卻利用運河等超級工程,把廣袤的國土編織成統一的巨網,支撐起大一統的中華文明,成就了人類歷史上最獨特的“廣土巨族”。 “廣土巨族所代表的規模,正是理解中華文明,理解中西方政治文明差異的關鍵性起點?!狈队蛮i表示,早在堯、舜、禹生活的時代,中國的地域和人口都是大規模的,正是為了破解“規模難題”,中華文明先后實現了兩次制度創新:西周的封建制和秦的郡縣制(官僚制),這兩次創新在世界歷史上都很早,很多西方政治學者也認可這是中國對世界政治文明的貢獻。實際上,中國的古代政治制度長期處于領先地位,僅拿科舉制來說,這種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實現社會流動的方式,英國、法國、德國等直到19世紀才出現,這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王宏偉 林惠虹 虞越)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