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江蘇開展國有資產監督體系試點工作 織密監督網,守好國資“家底” 國有資產管得怎么樣、用得好不好,關乎經濟發展、人民福祉。去年7月以來,省紀委監委在江陰市、南通市通州區、東臺市開展國有資產監督體系試點工作,推動國有資產高效益使用、高效率監管和高質量監督一體深化,努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實現國資領域常態長效治理。 如何發現問題——案件查得越透徹,問題揭示得才越充分 借他人賬戶轉移村組資金、在轉賬名單中夾帶目標賬戶、以融資為名騙取他人存款、制作虛假明細附件入賬……6年間,南通市通州區金沙街道新三園村原會計李某利用職務便利,貪污土地補償款140余萬元,職務侵占村組集體資金1891萬余元,偽造借據詐騙得款1266萬余元。在查辦李某違紀違法案件的同時,通州區紀委監委循線深挖關聯線索,采取“室組地”聯動模式,緊盯印鑒管理、財務內控等關鍵環節,先后立案查處失職瀆職問題17人。 案件是一個地區、部門、領域存在問題最集中的反映,查辦案件是發現問題的強有力手段,案件查得越透徹,國有資產領域問題推動解決才越充分。在省紀委監委的指導下,試點地區各類監督主體依職責發力,深入排查國有資產配置、使用、經營、處置等環節風險隱患,充分發揮黨委反腐敗協調小組和巡察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移送國資領域問題線索188個,推動立案78件。 三地紀委監委深化運用“戰區”模式,在以案開道中找準問題、在類案分析中倒查責任、在復盤反思中擰緊鏈條、在完善體系中促進治理。 通州區結合近年查處的國有資產領域相關案件,加強個案深度剖析、多發類案專題分析,深挖國有資產配置、使用、經營、處置4個關鍵環節存在的漏洞,并逐一對應找出監管缺位的9家責任單位。 以新三園村違紀違法系列案件為例,案件不僅時間跨度長、作案手段多樣、社會影響惡劣,更暴露出背后監管全面失控、監督嚴重失責等問題。通州區紀委監委深挖案件根源、層層追溯責任,全面梳理出責任鏈條中的薄弱環節。例如,2022年9月李某調至另一個村擔任黨總支副書記時,既未按規定移交存單、支票等重要財務資料,也未及時到開戶行辦理簽約權限變更手續。而街道農經部門監管缺位,對工作交接僅作程序性走過場,未實質性核查把關,導致李某此后仍能通過轉賬等方式持續侵吞新三園村集體資金。 試點以來,3個地區通過查辦36起國有資產領域留置案件,進一步找準本地區在投融資、征收安置、資金監管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為監督體系建設明確了切入點。 如何解決問題——理清資產“是誰的、誰使用、誰管理、誰監督”,推動各負其責、齊抓共管 7月下旬,夏收夏種已近尾聲。東臺市弶港鎮倉東片區,一臺臺挖掘機正舒展鐵臂,陣陣轟鳴中,5758畝復墾后的耕地靜靜涵養生機,孕育著來年的豐收。 曾經,這片灘涂鹽堿地散布著大小不一的淡水養殖場,每畝年租金僅30元,年租金總收入約98.1萬元。由于承包關系復雜、超期轉包與超范圍承包等問題突出,這里一度成為資源盤活的“硬骨頭”。 轉機源于國有資產監督體系的完善。依托“1+9”監督體系,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法院等各類監督主體由單打獨斗轉為協同聯動,東臺市紀委監委全程監督,通過逐項厘清承包關系、監督合同到期規范退出、嚴厲打擊非法轉包行為、科學評估并合理補償等精準措施,依法依規、分類分階段推進設施清理與清塘復墾,目前全部清收到位。 國有資產底數不清、管理混亂,根源在于資產管理責任不清晰、落實不到位。針對前期清查發現的3801個問題資產,省紀委監委指導試點地區按照流失資產、閑置資產、低效資產等分類梳理,深挖發現審批程序倒置、資產估值失真、內控流程“走過場”等監管漏洞和責任缺失。 從“問題清單”到“責任清單”的轉化,成為破局關鍵。試點地區聚焦資產“是誰的、誰使用、誰管理、誰監督”,逐項厘清權責邊界,推動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監管責任協同發力,構建起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各盡其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閉環。 江陰在查處某重點領域系列腐敗案件后,督促相關街道黨工委、紀工委以及住建、財政、資規等相關主管部門召開復盤反思會,倒查履職中的制度缺失與執行缺位問題,形成44條職責清單,推動問題逐個解決。 針對各類監督發現的國資領域整改問題,試點地區黨委(黨組)扛起整改主體責任,制定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確保整改到位;紀委(紀檢組)建立問題整改監督臺賬,常態對賬、精準查賬、嚴格銷賬,推動問題真改實改。例如,通州區建立閑置低效資產清單,在排查出的一處20畝低效用地成功引入一家企業,畝均稅收大幅度躍升。 如何預防問題——讓資產全上線、問題早預警 目前,3個試點地區已完成1.17萬億元國有資產清查工作。如何管好如此體量龐大、分布廣泛、種類繁雜的國有資產? 以資產全上線掃除監督盲區,以問題早預警提高監督質效。在省紀委監委推動下,試點地區探索建設國資智慧監管平臺,將萬億元資產全部納入平臺統一管理,同步嵌入投資額度異常、重要股權變動等275個監督模型,自動比對預警異常情況4.2萬余個,及時處置率達92%,有效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小管涌變成大塌方。 近日,江陰國資智慧監管平臺推送一條預警信息:璜土鎮一處在用的國資經營性用房,長期未產生租金收益,存在一定風險隱患。督查人員核查得知,這處房產為鎮國資公司購置的拆遷安置房,卻被開發商此前出租經營浴室。因開發商涉債務糾紛拖延、承租戶拒搬,2022年起訴并申請強制執行未果。了解情況后,督查組仔細調閱了當年的相關資料,隨即聯合法院及鎮相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會商解決方案。經協商,承租戶同意以同小區房屋拍賣價156萬余元購買該房產。 “大數據監督模型并非簡單監測資產數據異常,而是通過構建監督體系應用場景,將線下的監管職責與制度固化為線上工作流程?!苯幨屑o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介紹,依托這一機制,通過基礎數據排查、互斥數據鎖定、閾值觸發預警等方式,可自動篩查異常情況與違規行為,實現對國有資產的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與快速處置。 在省紀委監委的指導督促下,試點地區細化國資監管各責任主體貫通銜接的事項、程序、方法,把監督落實到每個領域的治理中,推動完善監督體系與推進領域治理互促共進。 沿海自然資源是東臺最豐厚的家底,試點以來,東臺將沿海自然資源首次全部納入云平臺統一監管,推動有關職能部門率先開展海域使用權網上交易,規范程序、充分競爭,實現審批效率、財政收入“雙提高”。通過線上掛牌交易,貝類養殖使用費由5元/畝提高到25元/畝、高涂養殖使用費由30元/畝提高到102元/畝。(顧敏)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