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省政府“堅決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系列新聞發布會聚焦“勇爭先” 改革破障激活力,開放拓界顯擔當 8月26日,省政府召開“堅決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以“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為主題,系統呈現全省在改革攻堅、開放拓展、城鄉融合領域的實踐成果與相關規劃。 面對復雜環境,江蘇經濟“頂壓前行、高開穩走”: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萬億元、同比增長5.7%,經濟增量保持全國第一;外貿進出口2.81萬億元、同比增長5.2%,實際使用外資115.4億美元,規模均居全國首位。 截至7月底,200個省民間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28億元,完成率62.3%。下一階段,江蘇將持續釋放“一攬子”改革紅利。 深化改革激活力,筑牢民營經濟發展根基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江蘇以改革為“金鑰匙”,從環境、領域、要素三端發力,推動全省1461萬戶經營主體茁壯成長,其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64%,成為發展“主力軍”。 去年3月,省發改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專門為民營企業“保駕護航”;同步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0條等政策,從市場準入、公平競爭到權益保護,全方位為企業紓困解難?!霸诎l展中有什么需求,可以通過12345熱線、‘蘇服辦’上的‘一企來辦’綜合服務平臺反映,我們有專門的機制,問題都會得到具體解決。”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沈劍榮介紹。當前,《江蘇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立法進程加速推進,這項工作已列入今年省人大的立法工作計劃。政策紅利下,上半年全省民營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逆勢上揚。 給民間資本“開新路”,在江蘇,“非禁即入”是落到實處的行動指南:除劃定海上風電民資“底線”,還引導民資進入水電氣熱領域,1—7月該領域民資在去年增84.9%的高基礎上再增36.8%;依托江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今年已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370多個,總投資超2400億元;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入圍第四批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項目清單的民營企業占比超過70%,民間資本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廣。 去年開始,江蘇每年篩選200個省民間重點投資項目,推出用地“免申即享”、林地審批下放等“要素禮包”,同時組建省市縣三級協調機制,提供“全周期”服務。截至7月底,項目完成率62.3%,超序時4個百分點。針對近千萬小微企業“融資難”,省融資協調機制累計放貸超2萬億元,精準滴灌。 改革的活力同樣體現在各地的創新實踐中。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海東介紹,蘇州緊扣企業實際需求,一以貫之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創新推出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轉貸“四貸聯動”機制——從去年10月到今年8月,累計發放貸款8906.1億元,相關經驗獲國家部委通報推介;其數字人民幣交易額破9萬億元、占全國70%,今年新增上市公司11家,居全國第一。 擴大開放拓空間,構建雙向聯動合作格局 改革是江蘇發展的“內生引擎”,開放是江蘇鏈接世界的“外向橋梁”。今年以來,江蘇以更大魄力推進高水平開放,“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快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 制度型開放“破冰”,對接國際規則再提速?!白再Q試驗區作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先后推出兩批探索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政策舉措,已累計形成45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前不久,國務院批復江蘇自貿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方案,為江蘇生物醫藥產業走向國際打開‘新窗口’?!笔∩虅諒d副廳長倪海清介紹。從區域實踐來看,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5項經驗在全國推廣,蘇州新晉成為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江蘇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步伐,正越走越快。 開放平臺“提質”,夯實合作載體。全省9家國家級經開區躋身全國前30,數量第一,蘇州工業園區實現“九連冠”;海外柬埔寨西港特區入駐超200家企業;江蘇中亞中心升級國家級平臺,連云港—徐州入選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江蘇“開放朋友圈”持續擴容。 各地也在開放發展中找準定位、主動作為。宿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仲小兵介紹,今年以來,宿遷聚焦“補短板、建支點”,全力建強開放融合發展載體:推進長三角北翼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南通北聯”的高鐵網、“內暢外聯”的公路網、“干支銜接”的水運網逐步成型,區位不足、交通不暢的短板持續補齊;保稅物流中心(B型)實現封關運營,“前港、中倉、后園”的發展格局加速形成;全市電商交易額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開放融合之路越走越寬。 結合“十五五”謀劃,倪海清介紹了江蘇開放發力方向:一是“拓市場”,聚焦東盟、中亞等新興市場,將相關展會占比提至六成以上,強化信保傾斜,做大跨境電商與市采通平臺;二是“強產業”,深化雙向投資,發布招商圖譜引外資入先進制造、科創領域,支持企業“走出去”建跨境產業鏈;三是“優規則”,推進集成創新,落地生物醫藥開放、服務業試點等政策,便利數據跨境流動,深化知識產權與涉外法律服務創新,提升開放層次與成色。 統籌城鄉促協調,繪就區域聯動發展新圖景 今年以來,江蘇扎實推進城鄉融合與區域聯動,從提升城鎮化質量讓農民“安居”,到完善基礎設施讓城鄉“聯通”,再到改善民生福祉讓群眾“暖心”,一步步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繪就“城鄉一體、區域協同”的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城鄉融合“提速”,縮小差距暖民心。江蘇把提升城鎮化質量作為關鍵,深入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實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不僅讓農民“進得來”,更讓他們“住得下、過得好”。“十四五”期間,江蘇通過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等方式,累計保障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46.01萬人。省住建廳一級巡視員范信芳介紹,靈活就業人員住房公積金制度已實現13個設區市全覆蓋,目前繳存人數達36萬人,繳存額87億元,發放貸款139億元。民生改善的成效實實在在:上半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44,城鄉差距持續縮小,共同富裕的基礎愈發牢固。 “基礎設施是城鄉協同發展的‘硬支撐’。”范信芳介紹,當前江蘇正全域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搭建起覆蓋全省城市基礎設施的“一張圖”管理系統——燃氣、供排水、熱力、電力、通信等地下管線,城市橋梁、道路、隧道及綜合管廊的運行信息,均能在“一張圖”上清晰呈現,讓城市管理更智能、更安全。 城市更新是江蘇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亮點工程”,在省級統籌部署下,江蘇13個設區市共落地城市更新配套政策27項,南京、蘇州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國家試點,無錫火車站及周邊街區統籌更新項目成為國家級試點案例,各地探索出一批可復制的經驗做法。拒絕“大拆大建”,江蘇始終將歷史文化保護融入城市更新全過程,通過精心修繕與適度開發,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無錫藍園系列、蘇州十全街、揚州仁豐里等“老地方”煥發新活力。(王夢然)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