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打頭陣 —— 科研重器“破圈”,新興產業“拔節” 編者按 由省科技廳主辦、省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心承辦的“2025江蘇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將于9月11日在南京開幕。本次大會以“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 創新融合發展打頭陣”為主題,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集聚配置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加速成果落地和產業化。會前,記者深入探訪多家高校企業科研院所,挖掘我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線案例和創新做法。 今年,我省“AI+生物醫藥”領域再添創新引擎——江蘇省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技術產業研究院。通過整合頂尖人才、搭建高端平臺、創新合作機制,該研究院加速破解生物醫藥產業“卡脖子”難題,推動多項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記者近日在該研究院人工智能結構生物學中心看到,科研人員正借助江蘇首臺對外開放服務的300kV冷凍電鏡,開展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實驗,來自省內高校、三甲醫院及創新藥企等20余家單位的研發人員在此協同攻關。 “我們整合頂尖學者與創新資源,既幫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又協同解決產業共性難題,比如核心源頭創新薄弱、關鍵技術設備依賴進口等問題。”研究院院長張辰宇介紹,研究院匯聚省內600余名頂尖學者和60余家團體會員,聚焦“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成果轉化堵點,建設包括冷凍電鏡平臺、人工智能精準醫學中心在內的國際一流硬件設施,以“高校+專家+企業”三位一體機制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讓科研突破精準對接產業需求。 作為破解生物醫藥產業結構性矛盾的關鍵舉措,研究院的發展離不開“專家引領+機制創新”雙輪驅動?!霸谏镝t藥產業升級過程中,要補齊產學研融合深度不足、成果轉化路徑不暢的短板,關鍵在于搭建高水平平臺、集聚頂尖人才?!睆埑接畋硎荆芯吭翰粌H整合運行了冷凍電鏡等“科研重器”,還在關鍵技術領域持續突破——專家團隊首次在人類血清中發現完整結構的miRNA,相關成果榮獲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科技創新最終要為產業服務。研究院與華為合作打造“金陵·女媧”核酸基礎大模型,為藥物研發提供通用技術支持。同時,研究院探索多樣化協同模式,已與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及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累計孵化引進企業20余家,其中4家獲評高新技術企業,3家獲得社會融資超1億元,初步形成“基礎研究突破、技術創新落地、產業價值轉化”的閉環。 8月15日,由無錫長電科技研發的國產首臺28納米關鍵尺寸電子束量測量產設備成功出機,該成果填補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關鍵環節的空白,提高了國產芯片高端裝備的自主可控水平。無錫作為我省新興產業集成電路的核心承載地,已經形成設計、制造、封測“核心三業”協同發展的格局。目前,無錫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規模突破2500億元,產值穩居全國第二。 “長電科技的發展體現了我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新實踐?!苯K省科技戰略研究專家表示,一方面,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關鍵設備研發,提升了在全球集成電路封測領域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企業發展帶動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的整體進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而產業集群的完善,又為企業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和資源支持,進一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這種相互促進的融合模式,為江蘇集成電路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舉辦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就是搭建平臺,推動產學研用融合貫通,加快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笔】萍紡d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過程中,誕生產業科技創新標志性成果200余項,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經濟、深海深空深地等領域。(張宣 蔡姝雯 楊易臻)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