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來源:新華日報 |
又一條“鋼鐵巨龍”在長江上開啟“工作模式”。 9月9日,常泰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長江南北兩岸的常州和泰州成功實現江上“牽手”,兩地車程從1小時20分鐘大幅縮短至20分鐘。 常泰長江大橋是一條公鐵合建雙層復合型過江通道,全長10.03公里。作為江蘇第20座跨江通道,它不僅是交通動脈,更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引擎。大橋的開通,標志著蘇中與蘇南跨江融合步入新階段,也為常州和泰州的“雙城生活”按下快進鍵。 通行時間縮短,“雙城生活”提速增效 上午10時10分,記者抵達常泰長江大橋常州側濱江收費站時,收費入口處車輛已排起長隊?!熬偷戎裉焱ㄜ?,我一定要做第一批上橋的人!”從常州市區趕來的市民陶俊難掩興奮,“以后20分鐘就能過橋,往返常州、泰州可太省心了。” 泰興一側,同樣洋溢著喜悅氛圍。在泰興側收費口,泰興市青少年戶外協會會長周宏雨也早早抵達現場?!耙郧皬奶┡d公園去常州江南環球港,繞路不說還費時間,現在路程直接少了39公里,耗時也比之前節省了30分鐘,以后組織活動、出行都方便太多了!” 常州市民陳磊告訴記者,孩子在泰州上學,“以前節假日過江,導航上永遠一片‘紅線’,堵車成了家常便飯?,F在終于不用再繞道了!” 以前,常州是江蘇長江沿線唯一沒有跨江大橋的設區市,常州市民想要過江,要么繞行泰州大橋,要么走江陰大橋,要花上一個多小時。 “常泰長江大橋通車后最直觀的改變在于常州、泰興兩地的通行時間將從原來的1小時20多分鐘縮短至20多分鐘?!苯K潤揚大橋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彭曄丹介紹,節假日大流量期間,常泰長江大橋可有效緩解泰州大橋和江陰大橋車流量。 為便利市民出行,兩地公交線路也將同步優化?!霸诖髽蜷_通之日起,常泰兩地將聯合開行毗鄰公交。”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汪順偉告訴記者,兩地同步開通常泰公交85路,線路、站點、票價全面統一,平峰發車間隔40至50分鐘。 科技創新賦能,“四個首創”鑄就跨江新地標 常泰長江大橋跨江段全長10.03公里,創下了最大跨度斜拉橋、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桁梁拱橋的世界紀錄。 “‘最大’的背后,是工程建設創下的四項首創設計。”省交建局常泰長江大橋現場常務副指揮夏鵬飛介紹,工程實現了減沖刷減自重臺階型沉井基礎、“鋼—混”混合結構空間鉆石型橋塔、鋼箱—核芯混凝土組合索塔錨固結構、溫度自適應塔梁縱向約束體系。 “上下兩層連續鋼桁梁長4266米,鋼橋面鋪裝總面積超25萬平方米,相當于33個標準足球場,這些規模都給施工帶來不小壓力?!笔〗唤ň殖L╅L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現場指揮長李鎮說。 而比鋼桁梁、橋面鋪裝更關鍵的挑戰,藏在水下——作為橋塔“根基”的沉井施工,堪稱一場“看不見的挑戰”。斜拉橋承受的重量,除了通行車輛、列車,更多來自自身53萬噸的荷載,這些重量全靠兩座主塔與斜拉索支撐?!叭舭汛髽虮茸魅梭w,主塔便是‘雙腿’,而決定‘雙腿’穩健的關鍵,正是主塔下方的水下沉井。”李鎮說。 為了讓“根基”站穩,根據計算,沉井需下沉至水下65米處,但越深的“扎根”,意味著越高的施工風險。為此,項目團隊首創減沖刷減自重臺階型沉井基礎,為沉井成功“減肥減高”。 通航安全也是關鍵挑戰?!按髽驒M跨常泰交界水域,日均船舶斷面流量約3000艘次,船流密集,橫越頻繁,通航安全風險極高?!苯K海事局通航處處長高路說,海事部門全周期參與常泰長江大橋勘探、沉井定位等關鍵環節,累計堅守2000余個日夜,保障65.7萬艘次船舶安全航經大橋施工水域。 主橋結構還面臨“失衡”難題。據介紹,大橋兩側荷載差異懸殊——一側是總重29280噸的鐵路,另一側是總重9760噸的公路,重量差達兩倍。“就像兩人抬物,一頭重一頭輕,極易出現一頭高一頭低的情況。”李鎮形象地解釋道,這種“非對稱”設計帶來的力學失衡,此前世界上尚無跨徑超千米的大橋嘗試破解。 面對這一世界級難題,設計團隊創新采用無應力狀態法理論,通過加大鐵路側索力,“拎起”鐵路側超重部分,使其與公路側重量平衡;同時借助線形控制方程,精準計算每一個橋梁構件的制造外形,化解左右拉力不平衡導致的橫向變形問題。 跨江融合加速,重塑區域經濟地理格局 常泰長江大橋的通車,不僅是一條交通動脈的貫通,更將改變江蘇經濟地理格局。長江天塹所帶來的交通阻隔與產業分散正被逐漸打破,蘇中、蘇南加速融合,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實現更高效流動。 “以前每天要乘坐汽渡,路上要耗費1個多小時的時間,有時遇到惡劣天氣會更久?!背V莩3>哂邢薰疚挥谔┲莺鐦蚬I園內,總經理刁海美是泰興招商人員口中的“招商大使”,已促成了多個項目落地虹橋。常泰長江大橋通車后,常州和泰興來往更便捷,預計今年公司產值可突破3億元。 近年來,虹橋工業園新招引蘇南項目已超簽約總數的50%,新華昌、申根等40余家蘇南企業先后落戶,累計投資超100億元?!按髽虻耐ㄜ嚕兄趫@區‘3+1’特色產業對接蘇南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項目、資本、技術跨江涌入,為深度嵌入蘇南產業鏈、供應鏈構筑強大支撐?!碧┡d虹橋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李東說。 如今,泰州已實現“三通三建兩規劃”的8座過江通道布局。泰州市發改委主任陶玲表示,泰州市將加快區域協同步伐,大力推進錫常泰跨江融合發展,加強江陰—靖江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常泰跨江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并進一步強化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滬泰跨區域協同。 再將視野放廣一點,常泰長江大橋的通車,使江蘇已建成的過江通道總數達到20座,對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根據規劃,至2035年,全省過江通道數量將增至40座,真正實現從“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的轉變。 業內人士表示,從省域空間布局維度看,常泰長江大橋能有效分流長江兩岸既有過江通道的交通壓力,可大幅縮短錫常泰鹽淮城鎮帶與寧鎮常泰通沿江城市組群之間的通達時間,讓跨區域通勤、物流更便捷。更重要的是,大橋縱向能強化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的經濟聯系與要素流動,打破地理阻隔形成發展合力;橫向則進一步放大省會南京對寧鎮常泰通沿江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沿江城市帶一體化發展。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吳永宏表示,將加快實施一批過江通道重大項目,確保今年底前建成通車南京仙新路過江通道,蘇通第二過江通道具備開工條件,明年建成通車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南京建寧西路過江通道,“十五五”期間重點加快張靖皋長江大橋、海太長江隧道等項目建設,滾動式推進南京錦文路過江通道、靖澄過江通道等規劃待建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助力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更好策應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田墨池 許愿 趙曉勇)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