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江蘇上萬家企業推進產改,覆蓋產業工人732萬人 鍛造新質生產力的“金剛鉆” 【編者按】 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將近一年,江蘇作為實體經濟大省和產業工人集聚大省,深化產改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省總工會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推動產改由“試點探索”邁向“全面展開”,持續深化首創或領先經驗,為全國產改輸出“江蘇方案”。本報今起推出“產改先鋒 江蘇答卷”專欄,將聚焦科技和產業創新融合、深層次改革與高水平開放、國家重大戰略落實、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主題,呈現江蘇產改的生動實踐。 一個“無人值守智能料斗系統”,讓港口散貨裝車實現全程自動化,節約了大量人力成本。這項“聰明”的技術,來自生產一線,由鎮江港務集團門機司機唐義朝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今年“五一”前夕,這位從傳統產業普通學徒成長起來的江蘇工匠,走上了全國勞模領獎臺,是江蘇受表彰人員中最年輕的產業工人。 “我能有今天的成績,歸根到底是產改給我們年輕人帶來了更多機遇?!碧屏x朝說。 作為產業工人集聚大省,江蘇持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產改),著力打造匹配新質生產力的新型勞動者大軍。目前全省實施產改企業超萬家,覆蓋產業工人732萬人,高技能人才增加65.1萬人。 成長有支撐,由“工”變“匠” 不久前,高郵市界首鎮玨盛機械有限公司的董邦亮憑借壓模、車工等4項技能,成為《揚州市高技能人才發展促進條例》實施后,公司首批技能等級與學歷待遇“并軌”的受益者,不僅每月增收300元,還晉升為班組長。 董邦亮是江蘇省從制度層面強化產業工人成長支撐的典型之一。 省總工會聯合省委組織部等17家單位印發方案,明確到2035年培養2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名左右市級工匠。省級層面已出臺60多項產改政策,“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單列寫入新修改的《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 各級工會強化思想政治引領,開展“中國工人大思政課·江蘇篇”“勞模工匠進校園、思政教師進企業”等工作。全省組織6479名勞模工匠和思政教師進入14903家學校和企業宣講,線上線下受眾超9300萬人次。 素質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業之本。江蘇加強產教融合平臺建設,27個國家級和26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覆蓋13個設區市,培養學徒超10萬人。依托工匠學院開展人才培訓,每年組織競賽超600項,近萬人通過競賽晉升技能等級?!扒髮W圓夢”行動開展9年來,今年發放7500萬元補貼,助力7.5萬名農民工和一線職工提升學歷與技能。 全省首批數字技術人才“技能+職稱”雙認證在鎮江落地,30人通過認證,既可享受政府補貼,也可直接認定職稱,打通“技能+技術”雙軌發展通道。江蘇正推動更多工種競賽納入“一賽雙證”,培育“雙師型”人才。 創新有舞臺,活力奔涌 6月,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員工熊星帶領團隊攻關的“高精度智能光學測量修復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入選“2024年度江蘇省職工十大科技創新成果”,他由此被推薦申報省五一勞動獎章,并成為江蘇五一工匠培育對象。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產改試點企業,該公司鼓勵職工科技創新。熊星團隊攻克精密制造測量難題,實現新型顯示屏幕光學測量及修復,提高超低亮測量精度,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江蘇工會瞄準產改與新質生產力結合點,搭建平臺激勵職工創新。將群眾性創新納入地方和企業研發體系,推動創新成果與晉升、薪酬激勵掛鉤,擴大職工“三個十大”創新成果認定范圍,廣泛開展“五小”活動,構建技能競賽與“五小”融合機制,完善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庫,促進成果推廣。 各級工會扎實推進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組建創新工作室聯盟,深化“勞模工匠助企行”。省勞模袁步華在助企行動中,幫助江蘇格蘭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攻克氟化工裝置技術難題,實現單臺產能提高10倍、維修周期延長至2年以上、年節電超億千瓦時。 目前,全省共有各級創新工作室1萬家,其中全國示范性工作室14家、省級175家。截至2025年6月,1.2萬人次勞模工匠組織開展活動5200多次,解決技術問題1.1萬個,幫助職工提升技能水平超11萬人次。 奮斗有溫度,價值回響 近日,江蘇美申美克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操作工張庚獲評六級“工人工程師”,每月津貼1000多元?!耙痪€職工可評七個級別,最高月津貼1800元,我要沖刺七級!”他滿懷憧憬地說。 此前,常州強力先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職工董書茂因工藝優化項目獲得13.3萬元創新獎勵,2024年,他和團隊創新實施項目為企業增效267萬元。 職工廣泛受益是產改根本目標。江蘇健全“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體系,截至今年8月,評聘特級技師252名、首席技師26名;積極開展工資集體協商,2.08萬家企業、200多萬名職工簽訂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對照“新八級工”制度,南鋼集團搭建操作師評聘體系,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貼制度。80后煉鋼工張紅軍開發轉爐雙聯工藝,獨創超低磷鋼單渣法生產工藝,獲評江蘇首批首席技師,月津貼8000元,待遇比肩管理層,今年更榮獲全國勞模稱號。 產業工人經濟地位持續提升,政治地位也不斷提高。近三年,全省積極發展產業工人黨員,解決國企黨員空白班組2300多個,縣級以上“三代表三委員”中產業工人人數明顯增加,更多優秀代表為群體發聲、參與決策。 蘇州市總工會打通技術骨干與黨員隊伍雙向轉化通道,鍛造“紅色工匠”。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特級技師張忠明被確定為黨員發展對象,他說:“入黨是我的夢想,今后創新鉆研的動力更足了!” 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凝心鑄魂、賦能成才、匠心奉獻、暖心關愛、強基固本”五大行動,推動產改走向縱深,助力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鍛造更多“金剛鉆”。(吉強 倪敏)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