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1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仲秋時節,秋風送爽,10月10日中國民協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成立大會暨五大名窯精品展和傳承創新高層論壇在中國鈞瓷傳習館(禹州)舉辦。
會議現場 中國五大名窯蜚聲海內外近九百年之久,為瓷中皇冠。她聲名遠鶴不單單是皇家用瓷,最主要的是它的瓷藝精湛,造型古樸典雅,溫潤如玉,清簌出韻,典雅去俗的風格成為中國陶瓷中的稀世珍品。 中國鈞瓷傳習館展廳內今天展出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主任,國家級非遺鈞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任星航;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國家級非遺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李廷懷;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副主任,定瓷中空拉坯發明人,河北定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龐永輝;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副主任,龍泉哥瓷燒制技藝傳承人蔣同磊;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副秘書長,南宋官窯傳統技藝研究課題組成員羅洪文五位大師的扛鼎之作,為參觀者捧出極為豐盛的中國青瓷饕餮盛宴。
開幕式上,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中心副主任劉德偉宣讀《關于同意恢復中國民協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的決定》和專委會領導成員名單。《決定》指出:五大名窯作為我國陶瓷文化的重要載體,歷史悠久,制作技藝精湛,文化積淀深厚,培育了無數人工巧匠,蘊含了取之不盡的歷史文化資資源?!稕Q定》希望五大名窯專委會團結帶領廣大陶瓷藝術家和從業者,傳承弘揚五大名窯的精湛技藝,促進五大名窯資源的融合利用,大力培養陶瓷藝術人才,站在新的時代高度,吸收當代科技,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不斷作出新貢獻。
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中心副主任 劉德偉 開幕式上,中國民協顧問程建軍,中國民協起源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競生,河南民協主席彭恒禮,河北民協副主席楊榮國分別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賀詞。
中國民協顧問 程建軍
中國民協起源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競生
河南民協主席 彭恒禮
河北民協副主席楊榮國 中國民協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主任任星航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賓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民協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主任任星航 開幕式上,遼寧當代文交所數字資產交易平臺董事長申小波與中國民協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主任任星航簽署并交換戰略框架協議,為五大名窯大師作品進入數字資產交易平臺鋪平道路。
申小波與任大師交換協議 10月10日下午二點中國五大名窯傳承創新高層論壇開講,任星航大師用激情之語,敢于擔當的情懷說:今天下午是我們五大名窯這個大家庭的首次家庭會,也是我們五大名窯首次融合創新發展研討會,五大名窯是中國宋代的皇家御用瓷,是中國3000年陶瓷史上最有品位的青瓷一族。今天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的成立,既向世人宣告:五大名窯傳承、創新、發展的重擔責無旁貸落在我們的肩上。五大名窯如何傳承創新?能否再創中國青瓷輝煌?就看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大師。五大名窯是一份光榮,更是一份責任,希望我們五大名窯各位大師精誠團結,戳力同心,共創輝煌。
中國民協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主任任星航 接著,任星航大師以“宋代五大名瓷工藝的創新與傳承“主題發言: 任大師首先介紹宋代五大名瓷和鈞瓷的歷史。 任大師認為宋徽宗時期是鈞瓷的鼎盛時期。鈞瓷形制簡約、端莊、渾厚、質樸,有著恢宏的氣度和感染力,窯變軸色七彩紛呈、變化萬端,而含蓄的、內斂的、隱約的、朦憂的畫面意境,又為觀賞者留下了聯想空間。 任大師介紹他的從業經歷,恢復過柴燒鈞瓷工藝、改良過清代爐窯、設計過無匣缽鈞窯,引進氣燒、電燒工藝。任大師指出,鈞瓷的核心是窯變,其它都是為實現這一目標服務的。時代變了,有些陳舊的工藝不變不行。比如柴燒工藝,環保牽涉到民生大局,柴燒已經沒有生存空間,我們的任務就是克難攻堅,尋找出利用電、氣這類綠色環保的清潔能源、燒制出與柴燒品質相同的鈞瓷的工藝方法,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接著任大師指出,五大名窯要在民族振興的時代大潮中作出應有的貢獻,開拓創新時不待我,在形制上創新,在釉料上創新,在工藝上創新,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談到傳承,任大師說,民族優秀文化遺產需要傳承,而傳承的核心是培養人才。任大師強調一定要抓后備人才的品德培養。一個思想低俗的人,不可能有責任心和使命感,更不可能有赤誠初心和濟世情懷,基于此,傳承弟子首先要向他們傳播優秀的民族文化,使他們首先成為一個品藝兼優,勇于擔當和負有家國情懷的人。
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國家級非遺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李廷懷 李廷懷大師的論壇題目是:會傳承更要會創新。 李大師將從業47年來的幾點心得分享給各位同仁: 1: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求同存異,共謀發展; 2:立足實踐,創新多元化合作模式,充分發揮現代傳媒的傳遞、溝通和共享方面的強大功能; 3: 增強線下活動交流,增強中華文化的國內外影響力,繼承并發揚傳統文化,讓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李大師說:非遺文化遺產是鮮活的而不是靜止的,是能動有創造性的而不是消極的。 每個時代的傳承人首要任務是要傳承,在新時代,他有權利與當下環境碰撞進行再創造。傳承催生創新。 傳承似乎就意味著守舊、古法、舊藝;而創新則意味著新材料、新工藝、新創意。傳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在陶瓷藝術發展的進程中,傳承與創新并非那么涇渭分明,創新往往是傳承過程中的潛移默化,如果簡單的把二者撕裂,僅僅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在創新中沒有傳統文化底蘊的支撐,沒有傳統工藝技藝流程的傳承與積累,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使創新淪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是齊頭并進的兩條線。優秀的非遺傳承人,以匠人的智慧和堅持,守護著這份文化寶藏。 我認為非遺保護不要走偏,不要固守,要活。想活就要增加新元素,就要尋找強有力的搶救措施。 非遺傳承不同于文物保護,文物不可復制、不可再造。而非遺傳承要激活,要持續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增強它的生命力,對非遺的傳承與保護,需要傳承人的匠心與堅守,更需要順應時代不斷創新,只有這樣,非遺藝術才能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副主任,定瓷中空拉坯發明人,河北定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龐永輝 龐永輝大師的論壇題目是:創新發展 成就當代品質。 龐大師首先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何推動文化復興和文化自信,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產業如何突圍,與當代文化需求相融合,制造出這個時代的精品力作,是我們所有傳承人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龐大師介紹說:定瓷產業的恢復始于1976年,己經歷了45年,我的老師陳文增先生為第一代定瓷人,我們做為第二代定瓷人,在總結前輩創業的基礎上,把“文化服務生活,品質創造未來”做為我們新的發展理念。 龐大師從五個方面介紹本公司在定瓷藝術中的傳承、創新:首先公司將引進先進的技術,提升定瓷產品品質。對傳統原料加工、原料配比、升溫曲線等工藝的改變,重金屬溶出量是國家日用瓷標準的二十分之一,把吸水率由國家標準0.5%降到了0.27%,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茶漬油漬都掛不住,不用洗潔精,只用溫水沖洗就可以非常干凈。釉面硬度國際標準是5.0我們做到了6.0,達到和田玉的硬度,滿足客戶對綠色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其次要尊重知識,與清華美院、景德鎮陶瓷大學等高校及專家合作,將專業知識轉化成產品。建黨一百周年設計的映山紅定瓷花器裝飾在天安門城樓貴賓廳。 第三,公司管理數字化,凸顯人才的價值。公司開發定瓷管理軟件,從原料儲存、加工、到成型、裝飾、燒成、包裝、銷售、財務、辦公、后勤等工序板塊都實行了數據化記錄,實現了公平競爭和按勞分配的原則。 第四, 利用新媒體手段,擴大產品價值分享,實現文化藝術市場化。去年疫情打亂了公司銷售計劃,員工發抖音、發微信,組織直播團隊,開辟京東、淘寶、微信小程序等網絡銷售平臺,不到兩個月打開市場通道。 第五,設計定瓷事業發展模塊化,形成價值循環,提高附加值。2017年“陳文增藝術館”開館,使陳老師的創業精神成為我們的定瓷精神。同年又成立了“定瓷職業培訓學校”,請知名教授、專家授課,為產業發展培養后備人才隊伍。去年成立“定窯歷史博物館”,成為研究、傳播定瓷文化的平臺。
中國五大名窯專委會副主任,龍泉哥瓷燒制技藝傳承人蔣同磊 蔣同磊大師的論壇題目是: 《龍泉哥窯的歷史與現狀》 龍泉窯青瓷分哥窯、弟窯,始燒于南朝,衰落于清代,是我國制瓷歷史最長,影響深遠的一個瓷窯體系。北宋中晚期,瓷業空前發展,至南宋和元代進入鼎盛時期,龍泉窯系的“哥窯”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龍泉窯成為我國陶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57年7周恩來總理發出“要恢復祖國五大歷史名窯生產(即鈞、汝、官、哥、定、),首先要恢復龍泉窯和汝窯”的指示。國家輕工業部立即作出了《關于恢復歷史名窯的決定》。 1959年浙江省政府遵照周總理的指示利國家輕工部的決定,專門成立“浙江省龍泉青瓷恢復委員會”。 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龍泉大窯青瓷古窯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創建孫坑窯瓷莊,潛心研究龍泉青瓷哥弟窯的傳統燒制技藝,不斷調整坯泥釉料的配方和燒制溫度曲線,燒制成功哥窯青釉、米黃釉、黑胎哥窯等系列哥窯作品,作品紫口鐵足、釉質溫潤清澈、自2012年始,我以青瓷哥窯材料為世界斯諾克國際錦標賽制作連續八屆冠軍獎杯,贊助百萬青瓷作品作為電視連續劇《幸福的面條》《老兵》的拍攝道具,設計制作杭州G20峰會饋贈參會國家領導人國禮,設計制作二十二屆中韓日佛教文化交流大會國禮,杭州全球企業家論壇會議禮品定制單位。 2016年4月與波蘭弗羅茨瓦夫美術學院合作創建“國際陶瓷藝術創新基地”為波蘭及國際陶瓷專家、青瓷愛好者來中國創作、研發青瓷創建平臺,為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起到橋梁的作用,為青瓷文化的海外傳播起到積極的作用; 2016年被浙江省文化廳定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 2020年10月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在孫坑窯設立“國際青瓷文化交流中心”
中國非遺藝術設計研究院秘書長高占交 秘書長高占交的論壇題目是:淺議當代中國五大名窯的市場定位和科技創新 五大官瓷如何進入市場,進入那個層次的市場? 據有關數據,中國的現狀是6億人月收入不到2000元,還有一說是9億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由此可見,奢侈的五大官瓷不可能進入這部分百姓家。 五大官瓷大師作品進入中國一部分中產階級和一部分中國富豪門第是比較客觀和現實的。成為富豪傳承家庭文脈,體現高雅身份的象征。這個途徑從拍賣行和高檔會所進入。 依照國際市場發達國家的藝術市場發展軌跡,80%的富豪會將30%的資產配置為藝術品。 第二個是大師工作室的作品和大師精品的衍生品,進入有藝術情懷的中產階級家庭,可提高中產階級個人品位和藝術鑒賞能力,這個途徑從網絡直播平臺,文化產權交易所進入。 談五大官瓷的創新,先了解一下“康波”理論 。 什么是“康波“?“康波”全稱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是前蘇聯大佬康德拉季耶夫考察了世界200年近代史,發現世界經濟有明顯的周期性,40年到60年為一個周期。近代第一波技術革命發生在英國,就是水力紡紗機,美德日韓和我國臺灣和香港靠這項技術起家;第二波技術革命是蒸汽機,英國靠這項技術成了世界上的日不落帝國;第三波技術革命是德國用英國技術造鐵路,人類開始了嶄新時代;第四波技術革命是汽車和石油時代,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國;第五波技術是半導體、計算機和互聯網,美國靠此獨步全球;在第五波技術擴散的后期,中國增加了大量的財富。 從“康波”理論中可以看出,每隔幾十年,時代就會產生變革,是技術革命的變革,是產品換代的變革。我們五大名窯應趁時代變革的東風,在傳統五大官瓷的藝術造型和應用方面努力創新。 幾年前,國家主席贈送給美國總統特郎普一份國禮是一只瓷盤,盤內使用現代特殊激光技術,由新芯片控制電腦,電腦控制噴涂機,噴涂瓷釉,成3D仿真山水畫,十分美妙,如身臨其境,象乘飛機一樣穿越空間和時間。這個陶瓷創新作品告訴我們:只要在芯片里邊植入您想看的內容和畫面都可以實現。這只是當代陶瓷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 現在市場上已經有負離子瓷磚,降低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新材料之王石墨烯是目前人類認識最佳的新材料。也進入了陶瓷領域。人們用它來制作智能手表,智能手機,電子設備,石墨烯服裝,景德鎮已將它制作成陶瓷地板,陶瓷墻用來取暖。 五大官瓷的科技創新刻不容緩,這是時代賦予大師們的歷史使命。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