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6來源:姑蘇晚報 |
本報訊(記者 一葦)第一批蘇繡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文霞昨日在蘇州因病逝世,享年91歲。作為一代刺繡藝術宗師,顧文霞潛心鉆研“古、精、新”的藝術風格,身體力行推動蘇繡走出國門,對蘇繡藝術汲古出新作出了卓越貢獻。 顧文霞1931年生于蘇州,1945年跟隨母親學習刺繡,1954年8月在蘇州市文聯刺繡小組工作,自1965年10月起,先后擔任蘇州刺繡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兼總工藝師,1986年11月創建中國蘇繡藝術博物館,并任博物館館長、總工藝師,1999年6月退休。同時,顧文霞還曾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 顧文霞是首位走出國門展示蘇繡藝術的大師。20世紀50年代,她在蘇州刺繡研究所金靜芬師傅的指導下,技藝突進,并于1955年寫成《蘇繡針法種類和繡制方法》,由國家譯成俄文,轉給蘇聯作為文化交流資料。1956年,她被派到英國表演刺繡,一時轟動英倫三島,其所繡制的精致小貓被贊為“東方的明珠”,之后,她又遠赴瑞士、阿爾巴尼亞等國進行表演、授藝,讓精細雅潔的蘇繡聲名遠揚。 于刺繡文物的復制研究領域,顧文霞亦卓有貢獻。自1985年起,她先后復制的古繡品包括上海博物院和故宮博物院的韓希孟珍品,以及定陵、大葆臺、沈陽博物館、荊州博物館等單位的文物,并以蘇繡繡制古畫《姑蘇繁華圖》《清明上河圖》《八十七神仙卷》《維摩演教圖》和《孫子兵法繡冊》等。其《萬歷帝衰服》復制工藝獲1984年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1992年,顧文霞依明清時期龍的造型,設計的三異繡《雙龍戲珠》地屏在深圳首屆中國國際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銀獎。
黃燕萍(右)探望顧文霞(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她是蘇州刺繡藝術行業的領頭人,我少年時見過一張她的照片,照片里,一位秀麗大方的繡娘正在刺繡,身旁圍了一圈看稀奇的外國友人。”著名畫家楊明義與顧文霞淵源頗深,聽聞顧文霞辭世的消息,難掩傷心之情,“我年輕時曾去蘇州刺繡研究所學習繡藝,是顧老師手把手耐心地教我用針線。后來,她又幾次希望我去刺繡研究所從事繡稿設計工作——她一直喜歡我的畫,80高齡時還親自來我家,希望能用繡線繡出我畫的‘百橋圖’,這讓我非常地感動。”楊明義感慨,顧文霞的一生,是為刺繡事業奉獻的一生,她的離去,讓無數蘇州人感傷。 蘇州刺繡研究所總經理黃燕萍回憶道:“顧老師為人溫和謙虛,雖年事已高、病痛纏身,卻時刻不忘蘇繡傳承。”去年6月,1919年版《雪宧繡譜》在蘇州刺繡研究所首次展出,顧文霞還親身前往,與后輩交流。今年中秋節前,黃燕萍特地去探望這位蘇繡大師,“每次我去看望她,她都特別開心,但這一次卻顯得很傷感,除了當面交流,還多次致電我,要蘇州刺繡研究所一定要把蘇繡人才培養好,把蘇繡事業傳承好。”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