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0來源:新浪收藏 |
黑子 在當下的中國,真正合格的批評家沒有幾位,大多是冒牌的,徒有虛名,掛羊頭賣狗肉。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批評,應該怎樣批評,也從來不曾想過要去批評,他們骨子里是軟弱的,是圓滑和世故的,怕得罪人,更怕因此而丟掉飯碗,得不償失。 不是為藝術家寫幾篇捧臭腳的文章,發幾篇隔靴搔癢的評論,抑或出版幾本霧里看花、故作高深的著作,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稱自己為批評家了。遠非那么簡單。批評家首先一定要懂批評,要有批評性的東西,要能夠發出真正有價值的、擲地有聲的批評性的觀點和論斷,而不是一團和氣、一副和事老的姿態,尤其在面對不良現象、錯誤問題和低級趣味時不敢發聲,或是唯唯諾諾、支支吾吾、躲躲閃閃,或是只一味地表揚、吹捧、奉承,有意錯亂標準、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以至于徹底淪為藝術家的吹鼓手、金錢的奴隸、虛假市場的幫兇。那樣真就徹底違背了批評的本質,也徹底失去了一個批評家存身立言的根本。殊不知,批評是批評家的天職,批評家以批評為首要任務,沒有批評怎敢妄稱自己是批評家?! 那么這就要求批評家一定要有膽有識,軟骨頭、墻頭草肯定不行,無思想、沒主見也肯定不行,不僅不會受到他人尊重,自己也會瞧不起自己。既然選擇了做一名批評家,就要有批評家的樣子,就要有批評的狀態,也一定要有自己犀利的觀點和主張,要旗幟鮮明、涇渭分明,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迷失立場。要敢于剜爛蘋果,敢于針砭時弊,以批評家的身份、良知和責任大膽從容地發出屬于批評家自己的振聾發聵的聲音,指出其中問題的癥結所在,并給予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這就好比一名合格的醫生,不僅能給病人查出病因,還能開出根治的藥方。這樣的批評才有分量,才有價值,也才真正體現出批評的作用和意義。 所以做為批評家,最關鍵的就是要把批評本身的功課做足,做充分,練得“好身手”,不僅批評得“準”,而且批評得“狠”,批評得深刻,甚至批評得不留情面、體無完膚,我想到那時對于一些果真“生了病”的藝術家來講,想不買賬都難,想耍大牌、置之不理都難!我們無須過多地抱怨當下的批評環境如何如何,最根本的還在于批評家自身的立場和原則,以及自身批評的本事與能耐。清晰自己的立場,堅守自己的原則,再加上正直的批評精神、過硬的批評能力,出人頭地,受人尊重,甚至名利雙收都是遲早的事情。 說到“利”,我要補充說明一點,在市場化經濟的今天,批評家向藝術家收取一定的費用(稿費)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批評家也要生活,他們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公益人。何況寫文章收費,自古有之。畫家作畫可以收費,書家寫字可以收費,為什么批評家寫文章就不可以收費呢?顯然說不通。批評對于批評家來說就是他的工作,一篇批評文章就是他的勞動成果,向其支付一定的費用,是對其勞動本身的尊重,理所應當。 當然批評是要負責任的,它絕不是胡亂一通的情緒發泄,更不是潑婦式的罵街行為。做為專業的批評家,務必要批評得有理有據,能夠以公正理性的態度,甄別良莠,明辨是非,這樣才具有說服力。而真正的批評,也一定是嚴肅的、嚴謹的,一定是具有學術性的。罵人揭短,那不是批評,那只是典型的小人行為。(注:本文作者黑子,著名文化學者、藝術批評家)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