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9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學者、書法家姜洪
(北京晨報記者 張碩)今年4月底,《空山新雨——姜洪書法作品展》在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開幕,著名學者、書法家姜洪先生近年來創作的一百余幅書法作品在展覽中亮相。展覽在書法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也讓姜洪在經濟學家之外的另一個身份“書家姜洪”獲得更多的認知。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曾評價姜洪“行草合一,書藝精湛”。一字一世界,一筆一精神,姜洪的書法作品在數十年的堅持下形成了一種對生活、對心靈的獨白,讓更多人對這位低調的書家充滿了好奇。近日,姜洪接受北京晨報記者的專訪,談及自己研習書法數十年的心得與堅持。 ![]()
姜洪作品
本著“純藝術”的心態習書 4月的書法展在業內獲得了不少贊譽,但此前姜洪一直低調研習書法,很少舉辦個人作品展。談及個中原因,姜洪坦率地表示,“我長期從事經濟、金融領域工作,這些都與書法沒有什么關系。此外,當你擔任一定的職務時,也無法區分你是在搞藝術,還是在利用你的影響力。如今,我的職務影響力沒有了,我純粹是在搞藝術,從內心來講這樣更好一些。展覽也是對我幾十年書法實踐的一個回顧與檢查。” 五歲即開始摹寫顏真卿 多年來,姜洪堅持臨摹各種書法碑帖,其間也有大量的書法創作。姜洪稱,自己研習書法主要是受祖父影響,“祖父很長時間以寫字謀生,在開封一帶薄有書名。五歲時祖父為我開蒙,每天摹寫顏真卿的《多寶塔》,臨摹之后祖父都要圈點教誨。1973年我進入北大念書,北大圖書館的大量藏帖使我眼界大開,于是在北大學生宿舍我又開始了對碑帖的摹習,其中對趙孟頫的《梅花十絕》的臨摹使我對用行草書來表現胸中逸氣有了嶄新的感受,并漸漸養成了學習工作之余書寫詩文自娛的習慣。” ![]()
姜洪作品
孫過庭《書譜》與我有很大內洽 上世紀80年代,姜洪在高校講授經濟學的同時開始潛心鉆研中國書法傳統,他反復研習漢隸、魏碑名作,不知疲倦。“隨著對北碑了解的深入,益發覺得唐法、宋意的偉大成就。記得持續幾年遍臨了顏真卿傳世的法帖,其中《顏勤禮碑》《顏家廟碑》著力最多。多年來,我總在思考,可否找到一種書體能最合于自己內在的認知,后來我發現孫過庭的《書譜》與我有很大的內洽。從此,我幾乎天天心追手摹,現在仍沉浸在此間的幸福中。” 線條的千變萬化創造了獨立的意境 姜洪的書法作品從用筆用墨的酣飽,到筆勢的鸞翔鳳翥,再到整體的疏密得宜,計白當黑,都讓旁人覺得頗為驚艷。姜洪認為,用筆在書寫時線條的變化非常豐富,在文字邏輯表現意思的同時,線條的千變萬化又造出了與文字內容相聯而又獨立的意境。“寫字之人,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心境通過用墨、書體、筆勢、技巧、布白讓讀者有所感,甚至在心境上再創造。如果說,有追求,這就是我的追求。” ![]()
姜洪作品
經濟學家中的書法家 和姜洪相熟的朋友常常稱他為“經濟學家里書法寫得最好的,書法家里最懂經濟學的”。的確,姜洪的研究生導師是著名經濟學家吳大琨先生,在名師的指點下,姜洪的學術成果不斷,并在1987年成為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的理事。 上世紀90年代,姜洪即在國內首倡以傳統文化服務中國的現代化,兩次召開研討會,提出“五四”以來對中國傳統文化批判的再批判。另外,姜洪還參與了“緊運行理論”,用現代經濟學理論分析了中國轉軌時期的經濟實踐。值得一提的是,姜洪還獨立提出了“利益主體”這個至今仍被沿用的經濟學范疇。在新世紀,姜洪提出了世界經濟雙環流中國處于中樞的理論,并且組織了中國在亞非拉地區的跨國規劃,對“一帶一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思想界亦享有一席之地 姜洪曾有任教三高校(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任職國家六部委(央行、國資局、財政部、審計署、國家行政學院、國開行、保監會)的經歷……歷任過處長、局長、秘書長,擔任多個國家級智庫的負責人,獲有高級職稱:教授、博導、研究員,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重要的還不是他的這些職位,而是他始終在中國思想界享有一席之地。在上世紀80年代,北京有三大研究小組,姜洪與社科院、團中央合作,成為中國國情與勞動就業研究組(簡稱就業組)的領導者。就業組在1982年報給國務院的《今后十八年我國就業的預測與對策》成為了相當一段時期國家制定就業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后來姜洪還成為了《公元2000年的中國》的國家級課題就業分報告的負責人和國務院新技術革命對策小組成員,《公元2000年的中國》這項報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嘉賓介紹 姜洪,1953年5月出生,國家行政學院原教務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北京市政府參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研究員?,F為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北京保險研究院執行院長。代表作為:《從曼徹斯特到硅谷——產業變革的歷程》(1986)、《中國企業行為論》(1991)、《世界經濟論綱——典型與非典型道路研究》(2012)。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