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新
在文化廳領導的關心指導和省美術館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勝似春光——2011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賀歲大展”即將在新春之際開幕了。本次畫展匯聚了江蘇省國畫院典藏各時期畫家作品160余件,離退休及在職畫家作品180余件,共計350余件作品,是江蘇省國畫院自建院以來最大規模的展覽。根據文化廳領導的要求,此次大展項目將確定為江蘇省國畫院年展,在今后每年新春之際隆重展出。我們希望通過年展形式提升本院創作研究的學術品質,突顯藝術品牌效應,為文化強省建設盡職,為文化惠民工程傾力。本次大展有二個首次呈現的亮點:其一,是江蘇省國畫院半個多世紀發展歷程的首此全陣亮相,比較整體地展示了江蘇省國畫院半個多世紀發展歷程中凝聚了幾代畫家藝術創作心血的豐碩成果;其二,是以傅抱石先生為旗手的“新金陵畫派”半個多世紀文脈傳承與發展的首次全景展現,比較全面地呈現了“新金陵畫派”及其傳人追求經典、不斷創新的人文理想和藝術精神。
江蘇省國畫院自1957年籌建,1960年正式建院至今,已經邁過了54年的輝煌歷程,在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先后涌現出了呂鳳子、陳之佛、林散之、錢松喦、費新我、傅抱石、武中奇、魏紫熙、宋文治、高馬得、亞明等一批名垂青史、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師、大家,他們舉世矚目的藝術成就,筑成了江蘇省國畫院這塊學術高地。尤其值得我們珍視的是,江蘇省國畫院與“新金陵畫派”這一高品質學術品牌血脈交融,相得益彰,使得江蘇省國畫院自建立伊始就呈顯出國家一流畫院的蒸蒸氣象。1960年9月在傅抱石先生的帶領下,以畫院畫家為主體的“江蘇國畫工作團”在建院當年就開創了二萬三千里寫生的壯舉。此次寫生緊緊圍繞“中國畫傳統筆墨如何反映現實生活”的主題,隨團畫家們以此主題為藝術使命,激情飽滿,嘔心瀝血地創作了一大批既有鮮明時代精神,又有純凈民族特色的中國畫作品。這批畫家中的佼佼者后來成為公認的“新金陵畫派”的核心力量:他們是: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彤甫、丁士青、張晉、張文俊。1961年5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山河新貌》畫展時,觀眾如潮,好評如潮,在全國引起巨大的反響,就此開創了“新金陵畫派”的輝煌局面,奠定了江蘇省國畫院在中國畫領域不可替代的學術地位。作為繼北京畫院、上海畫院之后全國成立最早的三大國有畫院之一,江蘇省國畫院建院之初就聚集了當時一批一流的中國畫藝術精英,發起了二萬三千里創作寫生之旅,創作出了一批一流的中國畫作品,產生了一流的學術影響力,因而構建起了具有一流水準的中國畫創研高地,奠定了以傅抱石先生為首的“新金陵畫派”崛起與發展的堅實基礎,對全國中國畫創作與研究起到了突出的引領作用。
我認為,“新金陵畫派”的學術地位得以確立的重要因素有二點,那就是勇于直面生活,善于科學創新?!靶陆鹆戤嬇伞钡那拜叜嫾覀儗鹘y經典都有精深的研究和扎實的積累,在直面嶄新時代生活的時候,他們又各有不同的“源于生活”的著眼點和“高于生活”的側重點,如傅抱石先生與錢松喦先生,從生活取向到藝術風格都不相同,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同在“新金陵畫派”中發揮核心作用,他們之所以能夠創作出藝術風格迥異,卻同樣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作品,在于他們各自都有著同樣深厚而取向各異的傳統修為,在兩萬三千里寫生過程中,面對嶄新的生活景象,在注重切實汲取適合自己的現實生活元素的同時,十分注重切實開發個性藝術追求,將藝術創作理想與科學創新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做到了“源于”與“高于”彼此融合,客觀與主觀彼此諧調,經典藝術內涵與多元風格氣象彼此統一。最令我欽佩的是,“新金陵畫派”的前輩畫家們的輝煌藝術成就,是中國畫(尤其是中國山水畫)在面臨前所未有困境的時候取得的。在“山水畫不能為人民服務”的質疑下,他們卻以積極探索的姿態從不同角度直面新的社會生活,將束縛手腳的繩索巧妙借力,應用為攀巖登高的抓手,把壓力變為動力,在準確把握時代典型生活元素的同時,充分施展自己純凈的學術素養,以自己飽含對新社會赤誠熱愛的畫筆,表現對傳統經典的感悟承傳和創新拓展,表達對新社會發自內心的謳歌與頌揚,進而,盡情展現了新中國巨變為人們所帶來的昂揚激情與堅定信心。
以傅抱石先生為代表的“新金陵畫派”所張顯的藝術精神,是在繼承傳統經典基礎上開拓進取,在科學研究探索基礎上標新立異。相對于古代畫院畫家,“新金陵畫派”的前輩畫家們所面臨的藝術創作具有著史無前例的難度,在主題內容、藝術形式、創作技法、和社會效益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難度。然而“新金陵畫派”在傳統、現實、藝術、政治等等因素錯綜交織、情況相對復雜的創作探索中做了一個高質量、創建性的完美跨越,曲折回轉豁然柳暗花明,云環霧繞瞬間陽光照射,一片嶄新的藝術天地從此展現在人們面前,在政治氣氛比較凝重、藝術想象受到制約的那一歷史時期展開了一道光彩奪目的藝術風景,它溫暖、寬慰、愉悅著人們期盼真善美的心靈,這是一種偉大的創建,一種濟世的功德,歷史不會忘記,歷史也無法忘記。在這種特殊智慧下獲取的特殊成就,是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的典范,是在全新探索中堅守藝術良知的楷模,是以一腔藝術熱血融化艱辛生活體驗的勁歌,是古今中外藝術發展事業中前所未有的一大壯舉!
對“新金陵畫派”的上述理解,是以表達我對畫院前輩的敬意,對畫院榮譽的珍惜,對畫院同仁的勉勵。與前輩們相比,我們現在的創作氛圍是多么的自由,條件是多么的優厚,平臺是多么的廣闊,心態是多么的寬松。因此,面對前輩們的輝煌藝術成就,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松懈怠慢,只有不斷進取,不斷研究,不斷創建,不斷奉獻?!靶陆鹆戤嬇伞迸c江蘇省國畫院有今天這樣的影響力來之不易,它包含幾代畫院人的夢想、智慧、和汗水,尤其是畫院歷任院長的心血與奉獻,他們在各個歷史時期為畫院發展做出了貢獻。
1960年3月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傅抱石先生任首任院長,亞明先生任副院長,錢松喦先生次年任副院長。傅抱石先生既是開宗立派的中國畫大師,也是近代中國美術史論研究的開拓者。他除了在繪畫、書法、篆刻等方面造詣突出,在美術史論研究方面也早有建樹。過人天資、深厚修養、勤奮刻苦、開創精神集于一身,可謂天降大任。他少年家貧,11歲在瓷器店做學徒,自學書法、篆刻和繪畫。年輕時東渡日本,開闊眼界,在廣泛借鑒的基礎上,追求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畫風。上世紀40年代,傅抱石先生的繪畫藝術已然進入成熟期,他的山水畫作品運用散鋒大筆,揮灑暢意,筆勢靈動,法度超然,縱橫自由,獨創“抱石皴”法,前無古人。他的人物畫作品取意高古,受顧愷之、陳老蓮影響,形格逸氣,意動神凝,筆法靈厲,自成一格,與其山水畫法彼此交融,意趣神形渾然通透,相得益彰,亦然前無古人。傅抱石先生多方面、開創性的藝術成就,足以說明他是二十世紀為數不多的、對中國畫藝術發展做出劃時代貢獻的大師之一。
江蘇省國畫院自建院伊始就獲得巨大學術聲譽絕非偶然,早在籌建畫院最初的三年時間里,以傅抱石先生為首的畫院人就開始深入思考如何確立反應時代生活、適應形勢發展的重大創作課題,力圖解決當時普遍存在的“現代山水加唐宋山水”的困惑,改變當時中國畫發展出現的“夾生飯”狀況。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畫院組織了一系列的寫生壯游活動,至舉辦《山河新貌》畫展,受到各界普遍關注。從歷史的角度審視這一系列活動的意義:江蘇省國畫院具有的學術影響力,從開始階段就不僅僅是借助一批有影響力的名家,而是深入生活創作了一批有震撼力的作品,從而得到學術界公認,并被譽為“新金陵畫派”,在近現代中國美術史上確立了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
另一方面,畫院成立之初即迅速確立高品質學術地位,和以傅抱石先生為首的“新金陵畫派”代表畫家以往各自的學術積淀有著緊密的關聯。從更深層次看,“新金陵畫派”的崛起源自于江蘇地域積淀深厚的傳統文脈,是在傳統經典基礎上創建延展,是創新中國畫理念推陳出新的成功之舉,也是中國畫藝術不斷變革、不斷發展的歷史必然?!靶陆鹆戤嬇伞苯o我們后人留下的不光是確立一種學術高度,樹立一面畫派旗幟,也鑄就了一種能夠代代傳承,不竭發展,追求經典,其命唯新的藝術精神。
1977年江蘇省國畫院在文革后得以重建,錢松喦先生任江蘇省國畫院第二任院長,亞明先生、宋文治先生任副院長,1979年武中奇先生任副院長。畫院各方面建設得到了恢復、調整、充實和完善,以往的創作成果得到了重新梳理。其標志為“錢、亞、宋、魏”為代表的“新金陵畫派”中堅力量,以更加鮮明的畫派群體特征,結成整體氣象,其影響力跨越國內畫壇,得到了廣大社會民眾的認可。錢松喦先生傳統學養深厚,他的中國畫創作與理論研究成果都十分突出,影響力遍及海內外。所著《硯邊點滴》廣泛惠及中國畫專業人員及愛好者。其作品構圖穩間求變,平中出奇,筆墨渾厚蒼茫、古拙醇郁,點線交融,形滴意暢,有獨特的金石韻味,或以“錢家法”譽之,實不為過。他勇于在傳統基礎上大膽創新,自成一家。他的山水畫作品韻味濃郁清新,意境深邃雋永,樸拙而蘊含秀雅,簡潔而不失精微,富有淳厚的生活情趣和強烈的時代氣息,往往以三二尺幅盡顯壯闊氣勢,頗具開宗立派之大家氣象。
亞明先生是部隊培養出來的革命畫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始終提倡藝術要以人民、生活和傳統為師,提出“中國畫有規律而無定法”之說。他的山水畫和人物畫基礎堅實,個性鮮明,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作為“新金陵畫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亞明先生為江蘇省國畫院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在他任畫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期間開設“學員班”,及時培養后備人才,功德可鑒。宋文治先生以清“四王”畫法起家,后轉益多師,筆墨蒼勁凝練,構思精巧嚴謹,兼融南北諸家之長。他的畫風清麗典雅、秀逸明快,創作了大批熱情謳歌祖國山河風貌的山水畫作品。他善畫江南水鄉,筆下太湖美景充滿詩情畫意,尤為精彩,有“宋太湖”之美譽。魏紫熙先生初學王石谷,后師法宋人,用筆蒼勁渾厚,以斧劈為主,獨具特色。他主攻山水畫,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創作了許多人物畫作品,人景并茂,意境深邃。他長期堅持深入生活,數十年刻苦研習中國畫藝術,“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是他一貫的藝術信念。武中奇先生是著名的書法大家,他幼年時就酷愛書法,因家境貧寒,只能以青麻為筆,方磚作紙,清水代墨。他早歲參加革命工作,卻堅持不懈地鉆研書法金石藝術,真、草、篆、隸均有深厚的傳統功力,他的書風上追秦漢,氣勢渾厚,剛健蒼雄,獨呈“武體”氣象。
1984年錢松喦先生任江蘇省國畫院名譽院長,趙緒成先生任江蘇省國畫院第三任院長,喻繼高先生、宋玉麟先生任副院長,1990年吳宏遠任副院長,2002年胡寧娜任副院長,2003年劉云任副院長。趙緒成先生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他倡導“四大氣象”、“創新繼承”。在書畫藝術創作上他勇于標新立異,風格獨特,自成一家。他的“飛天系列”濃墨重彩,筆墨飛揚,極有藝術張力;他的“都市系列”流光溢彩,揮灑涌動,極富現代氣象;他的書法創作氣勢開張,老辣沉雄,頗具廟堂之氣。趙緒成先生長期擔任江蘇省文化廳領導職務,也是江蘇省國畫院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院長,在22年的辛勤奉獻中,他為推動江蘇美術事業的發展,為畫院的整體建設都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在任期內策劃組織了一系列大型展覽活動,有力促進了江蘇美術創作的活躍氣氛和多元發展。喻繼高先生是影響廣泛的花鳥畫大家,他師法陳之佛先生,更直接以造化為師,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他的作品往往著眼于生活中常見的花果蟲鳥,氣息樸實醇靜。他一貫倡導藝術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并一貫身體力行,用自己的作品傳遞溫馨和諧的人間美好情感。
2006年宋玉麟先生任江蘇省國畫院第四任院長,胡寧娜、劉云任副院長,2008年薛亮、管峻任副院長,2009年趙緒成先生任江蘇省國畫院名譽院長。宋玉麟先生自幼在其父宋文治先生的教導下研習繪畫,家學深厚,啟蒙高格。他的山水畫風格典雅精致,用筆淡定秀逸,內涵豐富醇正,以回歸傳統之表,而蘊清雅個性之質。宋玉麟先生曾長期擔任畫院副院長,曾任省美術館館長,他工作不事張揚,樂于埋頭苦干,在推進畫院管理,提升典藏水平,準確引進人才,加強經典推介和整合理論研究等方面都實實在在地做出了可貴的貢獻。胡寧娜、薛亮、管峻諸位都是當今畫界書壇的佼佼者,廣受矚目。劉云長期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經驗豐富。他們都為畫院的建設發展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努力??傊?,從傅抱石先生、錢松嵒先生、趙緒成先生到宋玉麟先生,以歷任院長為首的江蘇省國畫院各歷史時期的前輩和同仁們,都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畫院的發展歷程中留下閃光的足跡,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2010年8月我接任江蘇省國畫院第五任院長之職,有幸加入到這樣一個高水準的學術隊伍里,我深感榮幸,面對前輩們的輝煌成就,我亦深感責任重大。我長期在高校工作,面對新的工作情況和要求,我深知不能照搬以往的工作經驗,必須及時轉換角色,調準思路,廣納良策,務實求效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創作研究出精品出成果始終是畫院整體工作的核心。在中國畫、書法和相關理論的創作與研究過程中,我們必須繼續秉承“新金陵畫派”一貫倡導的繼承傳統、追求經典、深入生活、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維護利于開展創作研究的學術氛圍,努力改善創作研究條件,鼓勵大家在創作研究中發揮自己專業潛質,追求經典,張揚個性,勇于探索,科學創新。追求經典有二個主旨:其一,對傳統經典要準確品味,深入研究,領悟要義,取法純正;其二,要勇于開拓,科學發展,創建新的經典。傳統經典是一面高品質的鏡子,它既寬厚又苛求,在它面前,任何創作和研究都照得出優劣成色。我們沒有必要在創作與研究的方向、方法和目標上作任何統一的要求或規定,但是,只有在追求經典、深入研究、科學探索基礎上的創作研究成果才不負江蘇省國畫院這樣的學術品牌,才應該得到尊重和肯定。
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是畫院整體事業發展的一大關鍵,是百年大計。隊伍強才能多出成果,人才強才有發展后勁,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江蘇省國畫院之所以能夠保持旺盛的藝術活力,正是由于不斷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和引進人才。要在整體建設方面實現高水準可持續性發展,必須不失時機地引進優秀專業人才充實隊伍,同時,采取相應的機制和措施發現和培養年輕后備人才,形成梯隊的長效補給鏈,切實做到后繼有人。
江蘇地域中國畫傳統底蘊深厚,品味儒雅純正,氛圍清靜閑逸,這些都是益于我們創作研究的良好外部環境,值得珍惜,值得維護。然而,面對文化藝術快節奏發展,多元化競爭的時代格局,我們必須在倡導重學術講品味,潛心創作研究的同時,采取切實有效的舉措,不失時機的地多方展示、積極推介、大力宣傳我們的創作研究成果,在波瀾壯闊的文化藝術浪潮中,保持既沉穩淡定又進取開放的優質狀態,處理好保持學術性與擴大影響力的關系。
江蘇省國畫院的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心,離不開廣大民眾的支持,作為建設文化強省的重要陣地,我們有責任為江蘇文化事業發展,提升社會和諧水平,提高民眾審美品味盡自己的義務。完成好上級領導布置的各項創作任務,在文化藝術惠民、公益服務項目、社會慈善事業等方面獻自己的愛心,盡自己的力量。
行政管理是一項關系到點點滴滴、方方面面的常規工作,是畫院各方面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本保證,在以往形成的良好工作基礎上,畫院的行政管理建設應該繼續以和諧、有序、務實、求效為方向,不斷加強規范管理,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為畫院的創作研究和整體建設實實在在地做好服務和保障。
江蘇省國畫院的過去閃爍著讓我們自豪的輝煌篇章,江蘇省國畫院的今天充滿了令我們激昂的發展機遇,江蘇省國畫院的明天孕育著催我們奮進的美好前景,只要我們同心同德、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江蘇省國畫院就一定能得到持續的、更新更好的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
2011年1月18日于四明山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