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畢加索說:“兒童都是繪畫的天才”,細想其中的含義,是因為兒童可以畫出最貼近自己心性的東西,可以看到真情流露。繪畫技法學習的開始,也是一層層束縛的開始,學著用別人的眼光觀看,在這個時期,直抒胸襟的天真一點點流逝,而掌握技巧的樂趣替代了自我內心的探求。另外還有一句話,不記得是誰說過:兒童做得了畢加索,但做不了巴爾扎克。 多年過去,我從臨摹宋畫開始,在花鳥畫中不斷做加法,以密集來渲染氣氛,追求宋詞式的個人感傷。隨著內心的成長,唐詩般天地壯闊的自信吸引著我,漸離了小花小草,選擇了石頭作為畫面的主題,開始做減法,減去了閑情逸致,增加了空靈和力量。技巧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不再是自我表達的障礙,我循著感覺一張一張畫出來,繪畫的過程,也是自我認知的過程,承載我向著一個未知的方向前行。一直畫到那幅《影子》,明白了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生命是如此脆弱,如此短暫,頑石亙古不變,一只鳥飛過去,僅僅留下瞬間的影子,如同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轉瞬即逝,與頑石相比生命的意義何在? 最近畫了《鏗鏘玫瑰》系列,石頭破碎了,像我的玫瑰夢,破壞的力量似心之花而怒放,“天若有情天亦老”,那么“石若有心石亦碎。”石頭也不是永恒不變的,永恒也許只是一代代人的記憶——文化的記憶。 2010年 喻慧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