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丁濤 欣賞魏鎮的山水畫作品,會明顯感到畫家筆墨的審美指向是,力求融壯美與秀美一體,力求將個性中的樸厚、誠篤釋放于宛如江南絲竹的娓娓清韻中,仿佛對應著祖籍河南、養成江蘇的綜合性人文特質。 作為享譽全國的新金陵畫派嫡傳子弟,魏鎮在其父著名畫家魏紫熙的諄諄教導和嚴格要求下,從起步至今筆耕墨耘四十多年,既習傳統、又師造化,足跡涉獵大江南北。這位不事張揚、致力于丹青的畫家,在勤奮的創作中,澄懷體物千端變,繪影繪聲攫新章,步步為營,積小進為大進,為我們帶來了一批富有個性特色的山水畫佳作。 特色之一是,樸厚中見靈秀,在幅面偏大的作品中尤為明顯。如2005年獲創作獎的《橫臥中原嵩峰奇》,那參差上行、跌宕多姿、橫向鋪排的群山,與飛瀑、勁松、流云等形成了拙厚與靈動的呼應對比,耐人尋味。又如《杏花春雨后》《夔門》等力作,均與上述作品異曲同工。 特色之二是,在“情感對象化”的山水畫語言使用中,多方嘗試,審美效應豐富。如,《迪慶藏鄉》,那種經細密而富有韻致皴染的厚重的團塊山體,與茂密的樹叢和鱗次櫛比的房舍相擁相抱,激起了人們情系藏鄉的共鳴,頗富藝術魅力;而《長白山天池》,則是白皚皚一片雪景,境界十分清麗;又如《梨園春色》的典雅,《峽江帆影》的詩意,《良宵》的情趣,《山居》的沉郁,等等,都可稱之為各美其美、各臻其妙的成功之作。 特點之三是,在景觀的選擇和意境的揭示中,作者對秋景似乎情有獨鐘,“秋山明凈而如妝”,這一情理被定格在不同圖式的畫面上。如《秋山圖》《秋山璀璨》《太行高秋》《山色無定姿》等等。特別是2007年創作的《峽江秋色圖》,裝飾風范洋溢。畫面天高云淡、紅葉遍布,江水如鏡、山體如妝,真是秋色可餐、令人如飲甘泉!作者無異于用畫筆譜寫了一曲《祖國河山頌》。 (摘自《新華日報》2008年4月29日)(作者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評論家。)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