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1-01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潘高鵬、楊朋照 《江天暮雪圖》是江蘇省國畫院女畫家陳修范1990年的作品。暮色之下,三竿蘆葦、一只鷺鷥和幾塊磯石組成的初雪小景雖然簡約,然而氣韻生動、耐人尋味。面對畫面,自可讓人在靜觀沉思中生出許多聯想來,便是這幅作品的魅力所在。 尋覓江天野趣,這是許多畫家孜孜以求的課題,然而解決起來難度很大。陳修范女士認為,作品的趣味在于畫家的生活積累與對生活的理解,作畫沒有題目不行。其次是不可以用技法來套內容,而應當根據內容來選用相應的技法。二者兼備,情景、趣味自然可得。 在《江天暮雪圖》中,陳修范女士正是由于對生活的深刻理解,才果斷舍棄大片的蘆蕩、群棲的水鳥,而采用特寫式的剪裁方式,僅取生活中的極少畫面,加以放大并重新組合,使心目中的主題得到準確的定位和定格。在她筆下的初雪,一式先畫后灑,十分逼真;在她筆下的葦葉,上青下黃,生機依然。為使初冬暮色色調沉著、含蓄,她用積水法畫石,用色彩的濃淡來處理整個空間。 最為精彩的是,作者竟將一只蜷縮御寒的鷺鷥置于水天一色的水邊石旁,再讓剛剛積雪的蘆葦權作背景一起推到人們的面前,雪天、暮色、寒江、孤鳥,自可使你引發無限遐想:窮愁腸斷之際,你會嚼出畫中的苦澀;春風得意之時,你又能從畫面中尋找到一隅聊以自慰的幽靜天地。以小勝大,以景寓情,這便是陳修范女士追求的藝術品位。再看《江天暮雪圖》,不同心境的人們或許能從這幅精心繪制的作品中領略出不同的滋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