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6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一) 忘不了陳建聲老師上課時說的那番話。 “我晚上8點睡覺,凌晨1點起身,畫到5點,再睡一覺,然后起身,上班。已經十年。”80年代,武進師范的課堂上,陳老師曾如是說。很簡短、很樸實的話。那時的我才十五、六歲,因為每日里辛苦練琴,漸漸已覺經受不住,所以陳老師的那句話,我終究有點不敢相信——課后偶遇老師,我還禁不住追問:真的是那樣嗎,挺得住嗎?不記得老師當時如何回答我,只記得那時的老師,永遠是挺拔的身姿,永遠是寬厚的微笑,永遠是不知疲倦。 這件事,算來已過三十一年。這句話,卻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而這一切,仿佛就是昨日。 (二) 再見到老師,是在十年之前。乍一看,老師還是當年的樣子。但鬢角藏不住的銀絲,已經向我訴說:沒有人藏得住歲月磨礪的痕跡。 漸漸的,我知道的也多了點。 我知道了,離開師范后,老師長期在多所老年大學兼職。 我知道了,多年前上海一所大學的領導看了他的作品,曾動員他去那里任教。 我知道了,老師每年都送幾個學生美術高考,成績非常好。從老師山水畫作中的磅礴大氣,花鳥畫中的深邃意境,以及雖然年近花甲卻依然身姿挺拔——我仿佛看到他幾十年如一日孜孜追求的身影,并確信他一直在挺,而且完全挺住了。 (三) 后來,我常常會發現:在老師的書架上,又多了一本結業學員的畫冊。問起老師自己是否出過畫冊,他總是笑笑。有一次,他說:在準備,還差一點。 我不止一次地問:畫冊準備得怎樣了?每一次,他還是說:在準備,還差一點。 還差哪一點?是還可以畫得更好一點,還是出版的經費還不夠?我不知道。 不斷地走近,我終于發現,老年大學的學員中有許多是退下來的干部,也曾提出為他出面籌集資金;還有…… 但老師永遠是那么堅守。有時,我也常常有些不解:老師的確是落伍了——處于當今這個時代,老師是因為秉承千百年來中國文人的操守,還是出于強烈的自尊?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有,老師太能挺了,而且,他一直都在挺! (四) 陳老師要出畫冊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武進師范校友立即做出回應——這時候我也更深刻感受到,其實念著陳老師的,不是一兩個人,不是一群人,而是很多、很多的人。2016年5月,老師在常州畫院順利舉辦的畫展。那天,春泥悄然相隨我們足下。那天,紅梅傲然舒展我們身邊。我們踏著歌聲,款步前往。 走近了,我們都禁不住精神為之一振:老師不僅具有深厚的西畫功底,而且很好地將西畫的技法原理運用到中國畫中,使畫面更充實,更理性,更具時代感,從而形成了獨特風格。老師的花鳥畫色墨交融、水墨淋漓,濃而不艷、艷而不俗,讓人感到生氣靈動,清新可人;老師的山水畫大處看氣勢磅礴、波濤澎湃,小處看精妙細微、落筆有聲,使人震撼,使人振奮。 徜徉其間,我們都禁不住為老師高歌一曲: 仿佛昨日,我們跨入師范大門。 曾記得,老師迎面走來,永遠挺拔的身姿,永遠寬厚的微笑——您不會對人說起自己也曾跋山涉水,喝一口清泉,挪一下背包,寫山水于峻嶺之間;也不會輕言幾十年如一日,伴一縷清輝,灑一片汗水,繪花鳥于斗室之內。即使獲大獎于國際國內,展新作于藝術殿堂,也沒有揚眉吐氣,摘一枝紅梅,吐一路芳華,邀摯友于大廳明堂之中。 曾記得,老師少有慨當以慷的語言,卻總使人拭目以待——那是因為您總會帶給我們充滿陽光、賞心悅目的畫面,它如芬芳甘醇的陳釀之酒,沁人心脾;又如生機逸然的生命之詩,潔人心靈。先生揮毫潑墨之間,蘭之幽香便自然從遠處來,讓人不汲汲于富貴;舉手投足之時,竹之不卑便躍然于山泉之上,使我等不再讓路于挫折。 憶往事,那曾經的如聞仙樂,流進了我們的心田,融入了我們的血液。而今日,老師譜寫的一曲新聲,依然讓撥動起我們的心弦,讓我們側目仰視,讓我們俯身低吟。驀然間,我們又像回到了當年的課堂——看老師筆下流淌出的汩汩清泉,聽老師水墨年華的暖暖弦歌。執手相看,誰還嗟嘆歲月之匆匆,逝水之流年?感時光之荏苒,念歲月之優渥,我們從心底里發出同一個聲音: 時光如水,我們為昨天而含笑!歲月如歌,我們為明天而引吭! 友情鏈接:陳建聲花鳥、山水畫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