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5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 我出生在木工世家,祖父是四鄉八鎮出名的能工巧匠,好多手藝活做得一流,且毛筆字寫得好,家具上畫雕得逼真。耳濡目染,我小學二年級就能為村民寫春聯,為母親畫鞋樣。課余毛筆涂鴉,樂此不疲,這一涂,轉眼就涂到了天命之年,其間即使身處逆境也沒舍得放棄手中的毛筆。真正的藝術創作成少敗多。要想創作出自己滿意,社會認可,專家贊同的優秀作品絕非易事。2017年我創作了幾幅相對成功的作品,有三幅榮獲了中國美協的入會資格獎,兩幅入展江蘇省文華獎·美術獎優秀作品展和第二屆江蘇省“美術獎”?,F在想來,好的藝術作品未必都是深思熟慮或精心設計出來的,其實,有時候更多地是有情感的沖動和表達的欲望。當然,這離不開平時對傳統的積累。 一、根植傳統,守住筆墨底線 中國書畫藝術,前賢經典作品,永遠是照亮我們前行的燈塔,沒有對傳統的繼承,何談當下和創新。受多年學習書法的影響,于國畫我也是重臨摹,尊傳統,特別是黃公望、王蒙等經典的寫意筆墨,其所表現出來的深邃意境和人文氣息,讓你欲罷不能,其畫秀潤天成,于深遠中見瀟灑,神明變化,渾厚蒼茫。 “筆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觀道宗少文。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董思白此詩道出了黃鶴山樵山水的墨氣淋漓,縱橫灑脫。趙子昂曾講“用筆千古不易”。其實,放在中國畫上,我想可理解為“筆墨千古不易”,只有守住前賢大師的精妙筆墨,你的畫才能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著名畫家何加林先生常常告誡我們:畫畫一定要骨法用筆,始終牢記處理好筆墨關系和筆墨結構,這樣的畫才會豐富而生動。 二、與時俱進,努力表現當下 中國畫如果一味地在表現傳統,定然會固步自封,從而失去前進的動力和耀眼的光芒,如何能代表時代的風貌引領時代的風氣。我想,用傳統的筆墨去表現當下,或者說用當下的審美形式,審美思維去感知傳統的筆墨,這都會賦予作品新的生命。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一直倡導“其命維新”,傳統和當下并不矛盾,它們相輔相成,互映成輝。我在創作《歲月留痕系列》作品時,我所表現的有陜北的黃土高坡,有江南的古老山村,我用傳統的筆墨表現黃土窯洞、樹林、牛羊、老農、古民居、廊橋、水車等,因為處理好了筆墨問題,這些畫面元素就顯得自然、妥貼,各得其所。同時增進了一些新的筆墨語言,畫面就能虛實得當,節奏明快,意趣相生。沒有對傳統筆墨的堅守,即使所表現的是高科技產品,也一樣會缺乏生機。你用傳統筆墨,在造化中提煉出新的語言形式,再表現當下,畫面會既古意盎然,又生機勃勃。 三、以情運筆,留住鄉愁無限 任何藝術作品,如果只是展現技巧,那肯定顯得蒼白無力。 鄉愁可能是人類情感永遠不能割舍的思念。隨著歲月的流逝,且常求學在外,去年初,我突然不想去畫名山大川、崇山峻嶺了。我想到了表現家鄉,里下河平原,這是情的涌動。時值隆冬,雪花飛揚,早早起床,眺望遠方,銀裝素裹,分外妖嬈,臨風挺立的樹木,晶瑩剔透的雪塊,寧靜蜿蜒的小河,古老質樸的民居,高大明凈的樓房在和煦的陽光下熠熠生輝,楚楚動人,我腦海中跳出了“楚水雪韻”四字,我用傳統的四條屏來表現這一主題,畫得輕松、自如,且按奈不住地用色了,讓畫面呈現出寧靜、素雅、絢麗的感覺。后來,此作在“悲鴻精神”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上榮獲入會資格獎,開幕式上我登臺領獎! 按著這樣的感覺,后來,我又以《歲月留痕系列》為題,創作了幾幅較為滿意的作品。我深知,在中國畫創作之路上,我還是一名新兵,目前的成績只能算是一個新的起點,我想,在往后的藝術學習、實踐和創作中,我有諸位老師的教誨、同道們的鼓勵和鞭策,我的書畫藝術一定會慢慢成熟起來。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