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張德泉 以水墨表現花鳥畫題材,在宋代已經開始,如趙佶、梁楷、牧溪、蘇東坡、文同、鄭所南等人均有作品流傳。到了明朝,經過幾百年實踐,出現了不少擅長水墨畫的畫家,如文徵明、沈周、唐寅等人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及至陳淳更是以草書入畫,酣暢灑脫,但還比較理性,浙人徐青藤的水墨畫更加情緒激蕩,揮毫如狂風卷地,暴雨傾盆,他將潑墨法和破墨法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將水墨畫藝術推向了極致。 徐青藤現在已經是廣為人知的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顯赫的地位,以至于鄭板橋、齊白石等大師巨匠甘愿為其“門下走狗”,可見他的藝術成就對后世的影響。 徐青藤生前卻是困頓、窘迫、辛酸。 徐渭字文長,號青藤,天池山人。 徐渭為婢女所生,其父離世后,生母被徐府夫人賣與別人,徐渭幼年時期心理受到極大傷害。徐渭才華橫溢但并非循規蹈矩之輩,好陳己見,其文筆與言論未必能符合官府要求,故而鄉試屢試不中。中年曾為浙閩總督胡宗憲幕僚,抗倭等事多所策劃,后來胡宗憲因嚴嵩案入獄,徐渭也受牽連。出身卑微,科舉失意,一生坎坷,憤懣失落之情,唯有傾瀉于書畫之中。 徐渭的住所叫做“青藤書屋”,相傳是因為他青年時代手植青藤而得名,后以為號。青藤書屋在紹興也算是一個旅游景點。 徐渭在他的繪畫作品上曾經這樣題跋:“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边@是畫中景象,與他的住所并不相同。青藤書屋是個小小的民居院落,青磚小瓦,兩室一院,整潔玲瓏,很有江南特色。 徐渭自稱“天池山人”。這里的山并非荒郊野外之山,高聳入云之山,林木蒼翠之山,不過是小小院落中堆疊壘起假山,這里的天池也并非像長白山一眼望不到邊的天池,而是在貼墻處有個石砌的長方形小水池,長度不超過3米,類似水井,如此而已,這就是“天池山人”的根據和由來,此亦文人之錦心繡口也。 徐渭作品流傳至今,已將近五百年,我們從他的作品上不僅能看到他作畫時筆法跳動,情緒激昂風馳電掣的氣勢,而且看上去仍然是水靈靈,濕漉漉的,非常富于感染力。徐渭作畫時喜歡在墨中添加一些膠水,這一特征在他的作品《葡萄圖》《黃甲圖》《雜花圖卷》中非常明顯,這是徐渭的特技。 徐渭的畫恣肆汪洋,粗頭亂服,似不經意,但并不等于草率粗糙不負責任,徐渭風格的形成是以學養,才情,功力為基礎的,狂放中不失精微,涂抹時緣于立意。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絕非信馬由韁,不知所往。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