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張德泉 耕耘就是為了收獲,播種就是指望能開花結果。學畫的人在學畫過程中進行的種種艱苦訓練,無非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獨立創作,能成為一個出色畫家,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來。 從生活中得來的素材,偶然捕捉到的靈感,要想變為作品,這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構圖。 構圖是作者創作意圖的形象體現,也是作者生活體驗和美學思想的體現。一切美好的想象,深邃的哲理,如果不能在畫面上形象地展示出來,你胸中的千言萬語就不能和觀眾溝通,和欣賞者交流,你自己獲得的樂趣別人就無法分享。 一幅作品就像是一個單位,一個組織,一個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相互團結,要有主有從,尊卑有序,要建立一定的秩序,這種秩序的建立,就是構圖。構圖是多種形態的組合,多種色彩的組合含多種矛盾因素的組合。 畫面的構圖過程,也是矛盾展開的過程,同時又是矛盾統一的過程。各種矛盾要素和諧地統一在一起,才能產生美感,才能抓住觀眾的視線。 比如在畫面上畫一根長線,就會感到很孤立,再畫一根大致與它相同的短線叫做輔線,這時雖有長短,方向上的變化,矛盾展開還不充分,還要畫一根與之相交的短線,和原來的形體有了矛盾,卻增加了視覺沖擊力,或者叫做藝術的張力。 在色彩處理方面也是這樣,同一種色彩的色調容易統一,但往往顯得單調,適當地加上一點對比色,才能感到完美。 閱讀一篇文章或看一臺演出,它的情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展示出來。作為平面藝術的繪畫,它的展示是一瞬間的,這一瞬間展示的特性,就要求一幅作品在最短時間里給人獲得最美好的印象,這就要重視作品的整體效果,整體效果欠佳,局部形象,局部色彩,局部技法的精彩,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法國雕塑家羅丹完成了一個人體雕塑,他把學生叫來,聽聽他們的意見,這些學生一致稱贊,這個雕塑的手做得特別精彩,羅丹于是舉起斧子,將雕塑上的手砍去,學生感到奇怪,問老師為什么這樣做?羅丹說,我要表現的是這個人的內心世界,而不是他的手。這就是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影響整體的局部,再精彩也要忍痛割愛,大膽舍棄。 在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體驗; 花有長勢,鳥有動勢,山有走勢,勢者力量之顯示也,無力則無勢,勢是物體運動之軌跡,生命之光輝。 畫面構圖不僅要注意賓主、疏密、虛實、縱橫、開合,還要注意有勢,要蓄勢、造勢,要將勢推向高潮。在畫面上,無論是相向、相背、相聚、相離,都要發生一種內在的聯系,從眾多的聯系中,產生一種整體的勢,才能形成視覺的沖擊力。 “枝得勢,雖縈紆高下,氣脈貫穿;花得勢,雖參差向背,各自順暢;葉得勢,雖疏密交錯而不紊亂?!? 有勢才能有情,有情才能有意,所謂;“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 構圖要自出新意獨立機杼,避免與古人雷同,與他人雷同。 詩人梅圣俞談作詩:“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边@段話的內容,對繪畫創作也適用。構圖是創作意圖的體現,所謂“創”,有原創、獨創,第一個出現的意思,不能簡單地套用現有的構圖程式,要從生活中挖掘出有別于前人的東西來。畫什么,怎樣畫是構圖首先要弄清楚的,并要進行反復思考,反復琢磨。清人鄭績說;“作畫須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遽然下筆,則胸無主宰,手心相錯,斷無足取?!? 構圖又稱為章法、經營位置、布局。在作畫之前要通盤考慮周密安排何處為主,何處為賓,何處顯露,何處隱藏,何處密集,何處疏朗,何處方正,何處屈曲。 構圖規律大致有這些: 一、均衡把畫面比為一桿秤,以畫面中心為支點,用重量的平衡比擬畫面的均衡,根據物體的質地、面積、色彩來衡量,一般認為動態比靜態重;深色比淺色重;粗線比細線重;艷色比灰色重;清晰比模糊重。 二、賓主一幅畫要確定一個主題,主體位置一般是接近畫面中心,形態也特別顯露,或特別濃艷,或特別清淡,或特別大?;蛱貏e小,總之,應是畫面矛盾的中心。 三、縱橫縱橫是對畫面整體上的把握,避免畫面物體只朝著一個方向,避免單調,有縱有橫則豐富多樣??v橫面積不可相等,如以縱為主則橫向要輕,反之亦然。 四、聚散畫面物體的安排不可能是等距離均勻分布,也不能擠作一團。有的地方要密集一些,有的地方則要疏朗一些,為了強化這兩種特征,古人說要“密不通風,疏可跑馬?!?
五、開合開始布局時,物體可任意伸展,姿意 六、邊角處理俗稱金邊銀角,邊角處理得好,能帶來觀之不盡,思之無窮的情境。畫面物體不宜與紙邊平行,要斜一點,有些曲折以破平板。
一幅作品只是大自然情景中的一部分,比如花園中的一個窗口,通過這個有限的窗口,聯想到更多美好的境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