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張德泉 藝術創作中聯想和虛構是少不了的,現實中,現成的圖畫并不多。 工筆畫固然要精心渲染,細膩周到,偶用漬水法處理,會顯得特別輕松灑脫。 畫面不僅要有虛實,而且要有空白,讓人感到透氣,密處要敢密,疏處要敢疏。 名花奇卉是畫中寵兒,而家前屋后的閑花野草,進入畫中也會有新穎脫俗的感覺。 構圖,古人又叫“置陣布勢”,“置陣”是說畫面的物體位置與形態要精心籌劃,還要考慮畫面的氣勢與動感。
黑 作畫如同做文章,不僅要考慮畫什么,還要考慮怎樣畫,所謂意在筆先立意既定,即已綱舉目張,成功一半。 在畫面上,紅花配上綠葉是很難看的,要想突出瑰麗的紅花,葉子色彩的純度就要降低,或是調一點紅色,或是調一點淡墨。 創作需要靈感,也需要激情,靈感和激情有如電光石火,稍縱即逝,靈感來自思考,靈感來自對生活的關注。 繪畫不僅需要形象,更需要一種意境,這種意境可以是生活中實境,也可以畫家胸中虛構,虛構之意境亦當源自生活。 文藝作品是屬于意識范疇的東西,它總是和一定的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緊密相聯。 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引起一種愉悅,可以稱之為美。美是無法用一個永恒的、明確的定義去闡釋。社會生活的多樣性,自然形態的多樣性,決定了審美趣味的多樣性;壯烈是一種美,柔情也是一種美;豐富是一種美,單純也是一種美;絢麗是一種美,典雅也是一種美;熱烈是一種美,寧靜也是一種美。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需求。 很多人以為構圖只是畫面結構和形體的組合,對色彩的要素往往不加考慮,色彩能烘托氣氛,渲染情緒,表達主題。 畫中有鳥,鳥必是主,主體既定,余則為賓,則當簇擁之、附和之、映襯之,賓主融洽,混為一體,方是結構。 自然界有的物體絢麗之極,搬到畫面上就要進行凈化處理,要考慮色彩的基調,色彩的對比,色彩的呼應,在構圖時通盤斟酌,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文章似山不喜平,畫也如此,平則一般化、大眾化、概念化。不平則求奇,有奇態、奇境、奇致,奇而不能怪誕,奇而不能悖理,奇而不能無趣。 月光沒有太陽亮,卻有似水一般的柔情,朦朦朧朧的景象,最具詩情畫意。 或謂工筆畫當細入毫發,此言差矣!工筆畫首要氣勢骨法,氣勢骨法全無,再細無益,一味細致必至纖弱,一味細致必然繁瑣。 一提到工筆花鳥畫,就免不得聯想到五代時的黃筌,他的繪畫風格歷來被譽為“皇家富貴”,富貴二字似乎又應該與調珠敷粉珠光寶氣聯系在一起。試從現在傳世作品來看,其實不然。 黃筌的《珍禽圖》、黃居寀的《山鷓棘雀圖》、趙佶的《鴝鵒圖》《柳鴉葦雁》及宋人院畫小品,很少有濃妝艷抹涂紅染翠的色彩,恰恰相反,大部分作品設色非常清淡素雅,有的甚至僅以水墨為之。 “黃家富貴“并非指色彩一端,是形容它反映了當時上層社會的一種審美意識,是一種較為寬泛的含義。 成功的畫面不僅妙在實處,更妙在虛處。實處不實,作品就不能形象飽滿、充實堅勁;虛處不虛,作品就不能舒展空靈、雋永含蓄。 如果處處都實,又往往失之刻板、壅塞、瑣碎;全然是虛,則不免空泛、單薄、朦朧。虛與實,如影之隨形,不可以離之須臾。 工筆畫以手法細膩為其特征。細膩,也并非纖毫畢露地再現自然,它總是要按照作者認為符合美的形式進行加工剪裁,它總滲透著作者的主觀色彩,它是作者審美的外化。 技法的優劣誠然是作品成敗的重要因素,然而,純熟的技法并不能保證作品的成功。要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還有待于作者對于客觀世界的挖掘和主觀感情的溶化。 如果以為骨法用筆僅僅是指點、線、皴擦的技法,而不把它和一定的形象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那樣的點線皴擦將無所依附,只能形成一堆抽象的符號。 花鳥畫從園林中走出去,將會進入一個廣闊的天地。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