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1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賀成 2007-04-24 作為生活在南京的專業畫家有責任把它畫出來,這就是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個題材。新金陵畫派畫家,其中很大的特點就是能畫大畫。傅抱石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畫了《江山如此多嬌》,錢松喦畫過《泰山頂上一青松》,亞明為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畫的《貨郎圖》,宋文治畫的《太湖春曉》,魏紫熙為中南海畫的《太行山煙云》等都為美術史留下光彩一筆。一個畫家要有一張能經得起推敲的大畫,一提起某個畫家就想起這張畫。我才60歲還可以拼搏一把。 2007-04-26 有了畫孫中山就任大總統的想法,至今已有兩年多了,這個題材寫實,敘事,歷史性強,場面宏大,用油畫表現有優勢,可是用中國畫表現有很大困難,畫真人真事有名有姓的許多人物,必須要八九米寬的大篇幅。 我暗想:切不可與油畫媲美,油畫可以把時間、光線、空間、色彩畫得逼真,試想站在總統府大廳下的人和高大的廳堂相比顯得多么矮小,不利于中國畫的筆墨表現。 中國人物畫,要以人物為主。一定要把背景簡單化,去掉透視、空間的包袱,而傳統的人物繡像形式可以借鑒。 人物站立豎著的線條無疑決定了豎式的形式感,而背景上呈橫線條的橫幅標語“吾大中華民族吉日良辰”則破壞了這種形式,一定要去掉,兩邊立柱上孫中山的手書“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及萬國旗要保留,這樣中華民國特有的符號保留下來,也就足夠了。 首先是構思,而后構圖。如何把這一人物交織復雜的場面處理好,要像導演一場戲一樣,主要、次要、陪襯人物站在哪里,干什么,要克服人物都站立的僵直的感覺,設計出不同動態和表情。圍繞著孫中山兩邊站立的人員到底畫多少,真讓我猶豫了一陣子。 2007-05-10 “五一”節長假一個星期加班加點把放大的素描稿畫出來,兒子賀蘭山也加入了,他從頭到尾都摸了一下,形體把握住,以后就好施展了。 每天都站在墻邊畫,畫人物的腳部,要跪下來畫,趴下來畫,人到了我這個年齡,一天下來很累,到醫院檢查是淋巴腫大,怪不得腿腫,走不動路,必須開刀拿掉。 我想還是保守點吧,再等等,把大畫完成之后,再仔細檢查。 2007-06-08 上次李壯閣來說一句話:“素描稿子畫好后落墨讓你兒子先畫,他的筆墨要‘學院’些,處理上有年輕畫家的特別想法、藝術語言要‘新些’。其實藝術本身沒有什么新舊,他說的“新”,是指賀蘭山的筆墨處理和我迥然不同。他筆沉墨實,宿墨渲染細部刻畫深入,有加強中國畫表現的能力。 2007-06-10 賀蘭山創作激情來了,白天我畫,晚上我要休息,他卻加夜班。黃興、蔡元培、胡漢民三個人由他來畫,要求是站在孫中山左邊的這一組和站在右邊的徐紹禎、景耀月處理方法不同。他吃透精神,不太說話,暗動腦筋,這晚他干了個通宵。第二天我來一看,把我驚呆了,畫面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大叫畫得太精彩了,技法太出新了,想法太大膽了。他用噴墨把緊靠孫中山一邊的胡漢民身上噴了長形狀的青墨,半干時再加以勾勒虛中見實,猶如投影。黃興的軍大衣勾到恰當處,留出空白增加了反差和自然之感。三個人渾然一體,和濃墨中的孫中山相比虛實相間,不是常規中的畫法,這種效果是此幅畫的最精彩處。畫得太好了,我很高興。暗想:換我是不敢這么畫的。 2007-06-18 蘭山,右邊一組須要解決的問題: 1.后排人物基本勾出來,你可細化,林森這個人屬于后排,既要考慮到背景旗的顏色,又要考慮到虛化的手法,也可借鑒呂志伊和無名青年的處理方法。 2.于右任衣服為白色。王寵惠面部因我畫得不太好,眉毛太黑,頭發也太黑,他的衣服和后面陳錦濤的衣服黑色類同,故改為青墨,用筆輕松些,和后面絨布厚度衣服有區別。 3.站立警察衣服太平,最后可能要再強調些,勾勒筆觸呈枯筆沙沙的味道,居正的衣服你再加工,袖子太白,馬君武后戴帽者衣服暫時不畫,挎包挖掉了可暫時不畫。 4.你的畫冊中《天地氤氳》和《歡樂跳神》,兩張畫法不太相同,咱們應黑色到位后再染,再做效果,可去掉灰、膩、臟,暫不做效果,先畫出來。反正都是摸索吧! 2007-07-09 畫已畫到三分之二的程度,大效果可以看出來了,有了更加明確的信心,但新的問題又來了,那就是調整和深入,老照片的感覺要靠墨色和黃色的比例恰當,人物都是站著的,還要加強橫向的用筆走勢,衣服、挎包、拐杖等道具,都要破豎式格局。深化中,我們兩人越畫越細,比如孫中山宣誓舉起的右手五個手指,關節線都不是一樣的,有單紋的,也有雙紋的,原以為畫得蠻好,現在看來,和孫中山面部相比還顯單薄,于是又加強了手指的結構立體效果。 2007-07-10 這張老宣紙太好了,承載力強,又很微妙,又耐擦,加上三四遍都不嫌膩,這種大畫,主要部分要反復疊加,厚重的滄桑感,兩邊次要部分遍數少些,保存了生宣的滋潤。 2007-07-11 這張畫是賀蘭山技法大顯示: 1.呈回字紋般的線條勾勒平整,速度緩慢,沉穩。 2.從素描明暗中提取線條表現的能力感。
3.在結構的基礎之上注重細節刻畫,也可叫細節能
4.技法豐富,筆墨講究:青墨分國產和進口顏色不同;宿墨分時間的長短運用不同;新鮮墨也分出色彩傾向,疊墨、積墨、噴墨交換使用;噴水、噴墨、噴色;中國畫的顏料用得不多,多用英國和日本的水彩色,透明鮮活。 2007-07-13 因為畫面太大,兩邊下角處理要不同,右下角人物較實,左下角則不能重復這種畫法,故采用淋、淌,讓宿墨虛化再稍加勾勒強調,這樣可取得“四兩撥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法源于山水畫,山水中半山腰云遮霧罩,山腳下則略做勾勒,生動自然,左邊緣的人頭也不能花費太大力量,要和中間人物有區別,面部用花鳥畫法渲染成褪色老照片的效果。 2007-07-24 “共和之光”的名字早就定下來了,一切都圍繞著這個主題。開始太強調光,左上角還想畫出光柱射下來的感覺,和蘭山商量后認為“光”是無形的,是精神的,主要靠人物刻畫來表現這個內容,太刻意畫下光柱,就太像油畫了。孫中山這個主要人物的衣服略作明暗處理,肩部留些光感,禮服下身都籠罩在黑色中,突出了特定環境中的主要人物。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