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范
父親任國立藝專校長時經費不足,把個人賣畫的錢全部投入校舍的基建;面對反動政府迫害進步學生,父親憤然辭職,以示抗議;他撰寫了中國第一部圖案教材,創辦了第一所培養工藝美術人才的學館;他為南京云錦研究所的成立、為蘇州刺繡藝術的提高、為無錫泥人、常熟花邊、揚州漆畫的發展,均付出了非凡的努力;他在不惑之年才專研工筆花鳥畫,感物而動,動而生情,開創了現代工筆花鳥畫的先河……
今年是親愛的父親誕辰110周年。轉瞬之間他離開我們已四十四年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常常展現在我的眼前;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不斷地激勵我奮發前進。
1896年9月14日,父親誕生在浙江省余姚縣滸山鎮(今慈溪市所在地)一個兄弟姊妹眾多的大家庭里。自幼勤奮好學,樂善好施。因家庭經濟不景氣,靠自己的艱苦拼搏,走上了藝術之路。在他不算長的六十六年生涯中,他把全部身心奉獻給了祖國的藝術事業。在教育、工藝、繪畫諸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父親畢生從事藝術教育工作,1916年正當他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就開始了教學生涯。除了赴日深造5年外,從未離開過教學崗位。先后任上海東方藝專、上海藝大、上海美專、立達學園、廣州美校、中央大學任教授、科主任及國立藝專校長等職。建國后,任南京大學、南京師院教授、系主任及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所開的課程高達十四門之多。這在高等學府中是罕見的。而且每門課程他都精心鉆研,別有建樹。他的講稿、講義及有關論文,僅從現有的遺稿來看就有數百萬字之多。他先后出版的著作,也多是從教學講稿中加工整理而成:《圖案講義》(1917年)、《兒童畫指導》(1927年)、《色彩學》(1928年)、《圖案法ABC》(1930年)、《表號圖案》(1934年)、《西洋美術概論》(1934年)、《兒童畫本教授指導》(1934年)、《藝用人體解剖學》(1935年)、《圖案教材》(1935年)、《中學圖案教材》(1935年)、《圖案構成法》(1937年)、《西洋繪畫史》(1940年)等等。這批書籍至今仍發揮著深遠的影響。他撰寫的有關美育論文有《如何培養健全的國民》《兒童圖畫教育的研究》《歐洲美育思想的變遷》《李希德華爾克之藝術教育論》《談美育》《人類的心靈需要滋補了》《藝術在非常時期》《藝術對于人生的真諦》《希望注意藝術教育》等。他非常強調一般人應該要有藝術修養。他說:“人而無藝術的修養.無以名之,名之日‘廢人’,所謂廢人,并非五官四肢缺了一端,而是缺少了一點‘人格’。人而無人格,就喪失了人的本來面目,即是僅留形骸,而他的生命已經枯竭了。沒有人格的人充塞于社會,于是幾乎社會就被遮上了一層黑幕,虛偽、欺詐、掠奪、凌虐,種種罪惡就層見迭出,國是以人為本的,人而如此,則其國焉得不亂,焉得不受人之欺?!彼麛嘌裕骸叭四芤运囆g的精神去領略一切,便是保持著自己的人格而為純正的人了。如此,則人之所作為,斷沒有不成就的。一個國家有這樣的民族,也自然繁榮了?!?《藝術在非常時期》)這些在抗日戰爭時期說的話,今天讀起來仍感到非常貼切。
給我留下極深印象的是1942年,父親出任國立藝專校長。那時我才八歲。記得開始父親是不愿接受的,但一旦受任,便全力以赴。當時國難當頭,后方重慶,萬事皆難。為了改善教學環境,他把學校從偏僻的青木關遷到交通方便、風景優美的盤溪。校舍不足,上面不撥經費,他便把個人畫展賣畫所得資金全部投入了基建,營造簡易用房四十余間,使校舍初具規模。父親的辦學方針是“求良才、實課務、除積弊”。先著手聘請了一批名師,從貴州請來了好友豐子愷任教務主任,黃君璧任國畫科主任,秦宣夫任西畫科主任,王道平任應用美術科主任,傅抱石任校長秘書兼中國畫史畫論教授。并擁有黎雄才、張書旂、李可染、吳作人、李超士、關良、蔣仁、丁衍鏞、胡善余、呂霞光、鄧白、趙無極、徐文堅、李毅士、周紹淼、劉開渠、王臨乙、常任俠、史巖、岑家梧等一大批專家學者,使學校聲望大大提高??梢哉f是抗戰時期國立藝專教學陣容最盛時期。由于父親的艱苦辦學精神和謙虛誠懇的工作作風,使原來由于多校合并而動蕩不安的國立藝專,出現了全校師生真誠相處,團結安定的局面,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由于工作的辛勞,他身患病痛,仍每日去校工作。直到反動政府下達密令企圖迫害進步的愛國學生,父親出于愛護青年,反抗暴政,拒絕執行,遭到百般刁難與威脅的情況下,才憤然辭職,以示抗議。父親任國立藝專校長之職僅一年零九個月。時間雖然很短,而成績斐然,正如陳振濂在《論陳之佛在國民美術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所說:“天下動蕩、戰事頻起,顛沛輾轉是外部原因。而當時政府中人事復雜,影響國立藝專的正常教學。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以至陳之佛不能一展其在美術教育上的宏大抱負和出眾才能?!薄疤热籼绞⑹?,陳之佛在國立藝??蓪嵤?、推行的美術教育思想或許會有相當的規模。”可惜時光不能倒流。
建國后,父親的教學熱情更為高漲。敬業精神更令人敬佩,無論在南大、南師、南藝;無論是當普通教師,還是身為院系領導,他都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記得1958年在他出國訪問期間得悉,被調到南藝擔任副院長工作?;貒螅挍]說便走馬上任。南藝是全國院系調整時由上海美專、蘇州美專和山大藝術系合并成立的。情況比較復雜,他深感責任重大,便竭力加強與廣大師生的聯系,團結大家,同心協力來辦好學校。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美術系增設了染織、裝潢兩專業:興辦了工藝美術專修科和附屬中學。在學習上他倡導“三嚴”和“五多”:即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和嚴密的方法;多想、多問、多看、多記和多畫。他講授課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誘導啟發,引人深思。對待師生,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他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和高尚的師德,博得了人們的稱道和欽佩。為了提高廣大師生的藝術水平和設計能力,分別組織師生參加社會藝術實踐。在他主持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的布置工作時,吸收教師和學生一同參加工作,作出了很好成績。在為國慶十周年創作獻禮作品時,他帶頭苦干。繪制了三幅大作品。他的這些行動大大地鼓舞了全校師生的創作與教學熱情。教學質量迅速提高,社會活動成績突出。1960年學校被省里評為先進單位;父親也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并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工藝美術也是父親一生為之奉獻的事業,早在20年代未,30年代初,當我國新興工藝美術尚處在萌芽時期,他就嘔心瀝血地為這座宏偉的大廈辛勤地鋪砌著一塊塊堅固的基石。他撰寫出我國第一本圖案教材《圖案講義》(1917年由杭州甲種工業學校石印出版);他繪編了我國第一冊圖案參考資料《圖案》(1929年開明書店出版):他著述了我國第一部圖案技法理論專著——《圖案法ABC》(1930年ABC叢書出版社出版);他獨自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培養工藝美術人才的學館——“尚美圖案館”(1923年一1927年):他組織舉辦了我國第一個工藝美術作品展——“廣州美術學校圖案科師生作品展”(1929年廣州)。就在《圖案》一書的序言里,他寫道:“在國內研究圖案要想找一冊適當的圖案集來作參考。非常難得,于是渴望這等圖案集者,往往向日本書鋪里去購求??墒侨毡镜膱D案,大多數總帶些日本風味,不合我們中國人的口味,而且價值又昂貴,難期普遍。這種情形,大大阻礙研究者的興味。中國圖案的不進步,這也許是一種原因。為思彌補此缺恨,便選了些平日的圖稿.托開明書店付印……”為了祖國工藝美術事業的普及、進步和繁榮,父親傾注了多少心血和深情!
1989年我和有光為了編寫《陳之佛研究》收集有關資料時,不僅收集到很多父親歷年來有關工藝美術的論著,而且還獲得了頗為豐富的早年設計的作品和圖案。其中絲綢圖案和封面設計最引人注目。絲綢圖案:根據印記考證,是20年代“尚美圖案館”時期的作品。共計108幅,紋樣取材廣泛,風格新穎,手法多樣,色彩雅致。雖是七十多年前的圖稿,今天看起來,仍感非常新鮮和親切。封面設計中,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是《東方雜志》。當時,父親應主編胡愈之先生之約,在教學之余,從事這一工作。從1925年第22卷起,到1930年第27巷止(每年為一卷,是半月刊,共計24冊)連續6年,基本上都是他設計的。他力求做到每期均有不同的面貌,并且具有濃郁的東方色彩和民族氣魄。如一開始設計的第22卷第21號封面,書名用挺勁,秀麗的書法體,下端用漢代石刻中的人物、車馬作裝飾?!耙俊庇脗鹘y的直式排列,配以烏紋的花邊,顯得莊重,活潑,有生氣。第22巷第22號,表現形式有了很大變化。構圖采用以直捧為主的對稱形式,兩邊的裝飾是不多見的新式紋樣。由于藝術處理上匠心獨具,給人以別出心裁的形式美感。而第24卷第14號,第25卷第20號又采用了波斯、埃及風味的裝飾,別具異國情調;第27卷第6號,第8號,則用不同形式的滿地紋。上書正楷《東方雜志》四字,期刊卷號,年月日均取橫排,顯得樸素、端莊……這些煞費苦心的藝術變化,令讀者感到清新優美,一經過目,難以忘懷。據說因此當時的《東方雜志》發行量也明顯地增加了。由于《東方雜志》裝幀設計的成功,鄭振鐸先生又來相約為《小說月報》作封面設計。該刊原為“鴛鴦蝴蝶派”刊物。“五四”運動后,大加改革,成為主要的新文學期刊之一。原封面單調呆板,一經父親設計,立即得到了改觀。以生動、活潑、多樣的藝術風姿出現。試看他1927年的12張封面(第18卷1至12號),每張都以不同環境中的不同女性形象展現。有的手捧香盒、漫步海濱;有的雙手掬花,亭立花叢;有的婀娜多姿,神態輕盈:有的荷下靜坐,遠眺夜空;有的虔誠默禱,寧靜閑謐;有的月下沐浴,瀟灑脫俗:有的斜依花叢,沉思冥想;有的歡聚塘邊,輕歌曼舞;有的假寐郊野,心曠神怡:有的吹奏管樂,似神似仙;有的飼養麋鹿,怡然自得,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限的遐想。再看他給《文學》月刊設計的封面,則又使用了絕不相同的另一特色。以幾何形式的處理手法,描繪火車、廠房、方向盤及騰空的奔馬。寓意著人類社會的歷史,必然以不可阻擋猛勢向前發展。因為《文學》是《小說月刊》被迫??笥?935年改名誕生的刊物,它得到茅盾、胡愈之、鄭振鐸、魯迅和《左聯》的支持贊助正式創辦起來的,可能是父親表達他對這刊物的良好祝愿吧!
建國后,父親雖然任教學、行政領導工作,社會活動非常繁忙,但他仍然不遺余力挖掘、整理、改造、發展我國的傳統工藝,并使一批瀕臨絕境的工藝行業獲得了新生。他為南京云錦研究所的成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為蘇州刺繡的發展提高作出了非凡的貢獻;無錫泥人、常熟花邊、揚州漆器等工廠,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為工藝美術設計人員義務講學。參與各種工藝美術的指導、評選工作:出國考察工藝美術的狀況;參加全國工藝美術教材的編寫……可以說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懷著我國的工藝美術事業。
父親雖然在不惑之年才專心致志研習工筆花鳥畫,但成就很大,名聲很響,可謂大器晚成。一生所畫的作品,不下五百余幅??谷諔馉帟r期就開過三次個人畫展,作品訂購一空。1942年3月1日,在山城重慶,他首次舉辦《陳之佛國畫展》。全家為之操忙,展出的那天,會場人頭涌動,觀者絡繹不絕。一幅幅意境優美、構圖新穎、色彩雅致.富有裝飾情趣,詩書畫合一的工筆花鳥畫,使人耳目一新,給死氣沉沉的大后方,添加了一帖興奮劑,他用美在感化著人們,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矚目。著名學者潘菽、李長之撰文稱贊:“陳之佛先生是我所認為當代畫家中最具有藝術風度的一個人,”“從他每一幅畫面上無論誰都能看得清楚的。他已由熟而巧,浸浸乎出我入紀了。”“我們希望社會人士能認識到他這次的展覽是數年來最具特色而值得注意的一個。我們更熱切的盼望中國畫風的轉變將自此而開始?!敝麜嫾谊悩淙?、沈尹默、柯璜、孔德成、傅抱石、鄧白都題詩贊頌:“誰知現代有黃筌,粉本雙勾分外妍。藝術元憑人格重,似君儒雅更堪尊?!薄翱弦灶j唐趨俗媚,要從刻劃見天真。老蓮家法君余事,直逼黃筌與問津?!薄把┪坛彦谙?,落筆世所稀。既擅后蜀意,復具南唐奇?!﹤€已矣甌香死,三百年來或在斯,”文化名人郭沫若,為他的畫賦詩三首:“普天皆冰雪,依舊要開花。花開能幾時,轉瞬逐風砂。但能圖快意,自我為榮華。剎那即悠久,悠久亦剎那?!薄疤旌簽醪簧胄?,暫倩梅花伴睡眠。自有驚雷籠宇內,誰從淵默見機先?!薄霸录竞尉昃?,碧桃殊綽約??v無知音賞,雙雙有黃雀。黃雀長相伴,花開永不落。任它寒暑易,此情相照灼。”表達了他們對父親藝術和人品的欽佩之情。
父親無論是嚴寒酷暑,在公余之后,便伏案作畫,畫畫成了他業余的專業,我常勸他休息,他總是樂呵呵地說:“畫畫就是我最好的歇息。”我還信以為真,但在1959年我陪伴父親繪制國慶十周年獻禮作品時才領略了這“歇息”的滋味,平時父親作畫,是在寫字臺邊搭塊大案板。這次因畫太大,便借用學校會議室的乒乓臺作為工作場所,南京的夏天是有名的“火爐”,人不動都難熬,父親除一日三餐外,從早到晚都筆不離手,怕風吹紙動。不開電扇,門窗也不能大開,靠一盆冷水,取得一點涼意,汗流夾背時,用一條汗巾拭擦,累得直不起腰時,我就給他捶一捶背。那丈二匹的巨幅《松齡鶴壽》圖,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一筆一筆勾劃、渲染完成的。這時父親已是六十三歲高齡了,使我深深感受到每一幅畫都凝注著他艱辛的勞動和心血。父親作畫,是感物而動,動而生情,情注于畫,畫感于人,傾注著滿腔的激情,所以時代氣息也特別明顯。他早期作品,題材多為《寒汀孤雁》《秋塘露冷》《寒梅凍雀》《雪里茶梅》;設色崇尚清淡、雅潔,明麗;題畫愛用“堪與菊英稱晚節,愛他含雨拒清霜”,“獨凌寒氣發不逐眾花開”,“色幽不媚香遠益清”,表現他當時那種潔身自愛,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建國后,父親煥發了青春活力,激情滿懷,這一時期作品題材寬廣、風格多樣,顯得清新、明快、開朗。有燦爛典麗的《春江水暖》《海棠綬帶》《花蔭覓食》,有恬靜安謐的《芙蓉幽禽》《櫻花小鳥》《梅樹棲鳩》,有生機勃勃的《歲首雙艷》、欣欣向榮的《和平之春》和氣勢宏偉的《松齡鶴壽》。
父親一生,淡泊自奉,從不講求生活享受,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堅持真理。待人接物,忠實誠懇,和藹可親,對待工作,任勞任怨,認真負責,他為祖國美術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文藝事業的繁榮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