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來源:新華日報 |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親自擘畫了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江蘇的宏偉藍圖。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文明既是社會進步的標尺,也鋪筑了人民生活的幸福底色。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江蘇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不斷增強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有力推動文化強省建設守正創新、持續躍升,“社會文明程度高”在江蘇大地展現出新的畫卷。 錦繡新江蘇,文明日日新。生活在這片經濟繁榮、人文鼎盛的魚米之鄉,人民群眾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動力愈發強大。 潤心鑄魂,共筑文明家園 【切片】 11月末,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的馬莊村迎來一場充滿活力與激情的“鄉村跑”。大家近距離感受著新農村的美景,村在景中、人在畫中、樂在跑中。 鄉風潤村,產業富民。在馬莊,小香包如今成了大產業。馬莊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俠告訴記者,村里的香包產業今年1—11月的總收入達1200萬元,創下新高,“明年,我們的香包要走向國際市場”。 不僅“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拔覀冃陆M建了一個30人的銅管樂隊。”王俠說,村里充分發揮農民樂團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文明實踐豐富多彩,“即將到來的新年,我們還將組織‘村晚’和跨年‘村跑’,村里熱鬧不斷?!?/p> 【掃描】 人無精神不立。江蘇切實擔當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不斷提升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以新思想培根鑄魂,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江蘇推出《中國智慧中國行》等一批廣受好評的理論宣傳融媒體產品,持續開展“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品牌活動,創新打造全省理論宣講共建共享平臺。 江蘇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趙亞夫、王繼才等一批典型人物在江蘇大地相繼涌現,引領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德向善。今年3月實施的《江蘇省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讓“信仰之旗”薪火相傳。我省常態化舉辦向雨花臺烈士敬獻花籃儀式等活動,自2014年以來每年精心組織國家公祭活動?!鞍硕Y四儀”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動等一批產生全國影響的品牌,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文明風尚,展現在每個江蘇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一言一行之上。全省13個設區市、16個縣(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占比均居全國第一,文明城市創建“張家港經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馬莊經驗”產生廣泛影響;“誠信江蘇”“志愿江蘇”“書香江蘇”成為特色品牌;大力弘揚慈善文化,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成為社會風尚;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 一個個文明實踐小陣地,匯集起精神文明大能量。江蘇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現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將文明實踐融入網格管理,形成了“十必聯”等特色工作品牌。一個個文明實踐“服務圈”的交織,讓文明實踐與群眾生產生活深度交融。 德法同行,潤物無聲。當前,全省普法宣傳扎實推進,全社會法治意識普遍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江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成86家縣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矛盾糾紛進一步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弦歌不輟,古韻新聲共鳴 【切片】 初冬時節,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人流如織。穿漢服、梳發髻的年輕游客三兩作伴,迤迤而行。到弄堂深處,聽一曲余韻悠長的蘇州評彈,近距離體驗蘇繡、宋錦、緙絲、桃花塢木版年畫等匠心獨具的非遺技藝,“風雅江南”有了具象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韻味和魅力,在不知不覺間浸潤心靈。 “家在古城”,詩意最盛的地方,也是煙火氣最濃的地方。住了幾十年,這里不搞大拆大建,原始風貌和格局保存了下來,街區環境和居住條件也越來越好。保護與傳承并重,如今這里仍有1.3萬名居民居住其中,人們的驕傲與自豪溢于言表。 【掃描】 文脈貫通,斯文在茲。江蘇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脈綿長。如今,深厚雋永的歷史,成為人們觸手可及的日常。 江蘇健全完善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活態傳承機制,深入實施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推動綿延千載的文脈精髓在廣泛傳承弘揚中綻放新的時代光彩。 珍本古籍不再被“束之高閣”,“典籍里的江蘇”繼往開來、推陳出新。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2016年啟動,計劃整理研究出版3000冊《江蘇文庫》。當前,數字化也為這批典籍插上了“翅膀”,讀者可以“一鍵通曉千年文脈”。 江蘇的氣息韻味中,最具神韻、最為靈動的是水韻。江蘇積極參與長江和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持續舉辦大運河文化發展論壇、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等重要會展,精心舉辦長江文化節等品牌活動,推動歷史文化根脈煥發時代光彩。 傳統文化頻頻“上新”,成為亮眼風景?!翱焐稀?,寶藏博物館半天帶你穿越大運河的2500余年!”眾多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游館攻略”。自2021年6月開館以來,中運博致力于打造美好的觀展體驗,讓運河文化更好地“活”在當下。 與古為新,煥新傳承,中華文明和江蘇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持續提升。近年來,《鑒真東渡》等多部原創歌劇、昆劇《牡丹亭》等多部經典傳統戲曲紛紛出海巡演,走出一條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路。江蘇文化精神標識日益彰顯,發生在江蘇大地的中國故事走向世界,人們文化自信心、自豪感不斷增強,擔當新的文化使命的志氣底氣更加充沛。 以文化人,增強精神力量 【切片】 10月14日晚,笑聲和歡呼聲飄蕩在揚州市廣陵區沙頭鎮沙頭村上空,久久不散。作為紫金文化藝術節群文活動的一項內容,2024年度“我要上‘村晚’ ‘藝’起下揚州”閉幕式暨優秀節目展演在此登場。展演盛會吸引了千余名選手參賽,3萬余名觀眾現場觀看。賽歌類流行組一等獎得主陳雨欣難掩激動之情,“以前在臺下當觀眾,如今登臺當主角,感謝‘村晚’舞臺包容接納每一個有著音樂夢想的平凡人?!?/p> 自2018年以來,紫金文化藝術節已連續成功舉辦7屆,不斷深化“以人民為中心”的辦節導向,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延伸至村口街頭,也給廣大群眾搭建了展示自我、實現夢想的舞臺。 【掃描】 文化的芬芳,在江蘇格外濃郁。 以文藝精品書寫時代答卷,江蘇大力構筑文藝精品創作高地,誕生了一批精品力作,屢見“爆款”文化產品。原創舞劇《紅樓夢》一票難求,收獲了廣大觀眾的掌聲與歡呼。全省各級國有文藝院團煥發生機,涌現出江蘇劇目創作“鹽城現象”、基層文藝院團“漣水現象”。 聚焦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更好以文化人,加強優質服務供給。以紫金文化藝術節為代表的“紫金”文化品牌、以揚子江作家周為代表的“揚子江”文學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已舉辦14屆的江蘇書展,厚植“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書香氛圍。文化的熏陶潤物無聲,人們精神世界更加豐盈、精神力量持續增強。 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不斷完善,提前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基本形成城市社區“15分鐘文化圈”、鄉村“十里文化圈”。群眾文化“百千萬”工程、公共文化服務“雙千計劃”深入推進,讓更多群眾走近文藝、親近藝術。 文化“軟實力”,塑造發展“硬支撐”。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文旅消費、電影票房持續位居全國前列,為高質量發展添能蓄勢。2023年,全省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1.2億人次,博物館越來越“有看頭”。越來越多的江蘇人將“到博物館去”列入文旅休閑清單,感悟文脈流淌、享受人文滋養。(顧星欣 吳雨陽 高利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