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南京5月22日電(記者秦華江)記者22日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該省已初步構建生物多樣性智慧管理信息系統,為形成生物多樣性觀測數據管理機制、定期公開和更新機制、多部門數據交流機制奠定了基礎,為不同部門及組織的差異化生物多樣性數據需求提供了統一口徑的數據信息,推動大量的生物數據從“靜止”走向“流動”,從“紙面”走向“臺面”。 長江的碧波里,“微笑天使”江豚在逐浪嬉戲;太湖生態島中,桃花水母在湖中悠然舒展;黃海之濱,巨大“鳥浪”動輒騰空而起……江蘇江河湖海交融,平原丘陵相間,濕地、森林、海洋三大生態系統共生共榮,物種數已更新至8842種。 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制造業集群,經濟大省江蘇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地區,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平原廣闊、沃野千里,長江橫穿東西,大運河縱貫南北,太湖、洪澤湖分別是我國第三、第四大淡水湖,黃海海岸線近1000公里,是江、河、湖、海多點交匯聚集的典型平原水鄉,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組分齊全。然而,在國土空間高強度開發、產業空間結構密集的發展背景下,生物多樣性喪失風險挑戰持續加大,傳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方式在應對復雜多變的生態問題時,逐漸顯露出局限性,難以滿足當下精細化、全面化的保護需求。 為破解這一困局,近年來,江蘇持續探索“高強度開發、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背景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新路徑,將智慧化手段融入生態保護工作,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通過智慧觀測、智慧管理和智慧科普“三駕馬車”并駕齊驅,實現了對全省生物多樣性的實時監測、精準分析和智能評估,提升了生物多樣性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生物多樣性智慧保護體系,推動江蘇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在全國前列。 在智慧觀測方面,江蘇推動了《生物多樣性觀測站建設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制訂,構建了一套融合標準化建設與區域特色發展的觀測體系搭建新模式;中心端部署鳥類AI算法,有效降低了建設和運行成本,有力促進了全省鳥類AI智慧觀測系統的構建;打造移動式生物多樣性觀測研究平臺,提升生態觀測研究快速響應能力。在泰州、蘇州、無錫等地打造生物多樣性觀測站樣板,觀測站建設有據可依。 在智慧管理方面,開發了江蘇省生物多樣性智慧管理系統,建立觀測元數據標準規范;整合了全省五十萬余條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數據,支撐了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政策、規劃方案、名錄清單的制定和評估預警工作,滿足全省生態保護管理需求。 在智慧科普方面,設計具有江蘇特色的生物多樣性logo,創作系列文創產品;搭建了線上線下、國際國內互動平臺,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助力COP15江蘇邊會、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薔薇花信”、“美麗精靈”等宣傳活動,推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完)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