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南京從聚焦單個物種保護轉向生態系統整體治理 精心呵護,讓“罕見”生物變“常見” 長江南京段江豚逐浪,玄武湖畔水杉挺拔,老山深處虎鳳蝶翩躚……近年來,南京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成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的美好家園,繪就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5月19日,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夕,南京市在浦口區響堂堂屋開展主題宣傳活動。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為“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作為全省唯一入選“自然城市”平臺的城市,南京如何為多樣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近年來,南京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決定》《南京市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監督管理和考核辦法》,成立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教聯盟,劃定129塊生態空間保護區,總面積1470.98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生物多樣性較豐富區域的全覆蓋。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基石,更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珍貴的寶藏。南京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守護綠水青山、生物家園?!蹦暇┦猩鷳B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文青表示。 針對秤錘樹、長江江豚、中華虎鳳蝶等本土珍稀動植物,南京正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精心呵護,讓“罕見”變“常見”。 “今年,在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教聯盟示范項目支持下,我們通過保護性展示與群體擴增,讓‘國寶級’瀕危特產樹種秤錘樹回歸南京市民身邊,打造了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樣本?!爆F場,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范加勤圍繞瀕危樹種秤錘樹的保護性展示與群體擴增研究示范進行分享。 中華虎鳳蝶與老山有著深厚的緣分,在老山腳下,建有國內首座以中華虎鳳蝶為主題的自然博物館。“蝴蝶的生存離不開寄主植物,離不開完整的生態環境。這一認知推動我們將視野拓展至老山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整體保護與研究?!敝腥A虎鳳蝶自然博物館創始人邰青軒現場介紹了南京老山虎鳳蝶保護工作成效。 “這些實踐表明,南京正實現從聚焦單個物種保護向生態系統整體治理的轉變?!蹦暇┦猩鷳B環境局土壤生態處處長吳豪說。通過制定精細化保護政策、強化科研監測支撐、引導公眾廣泛參與,南京正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保護體系,為珍稀物種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為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 精心呵護換來野生動植物頻頻“光顧”。在南京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的全域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中,目前共記錄到3672個物種。令人欣喜的是,隨著生態監測的持續深入,南京不斷迎來新物種“驚喜”,越來越多的珍稀動植物在此被發現并記錄,為生態畫卷添上絢麗一筆——高淳東湖村首次發現了罕見鳥類灰斑鳩,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再生洲區域首次發現被譽為“鳥中國寶”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枕鶴,溧水無想山天池中首次發現“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今年,科研人員還在浦口珍珠泉景區內發現了兩種江蘇省生物名錄中未記載的物種——串珠藻與叉錢苔,此次發現不僅豐富了江蘇省水生生物多樣性記錄,為研究長江下游濕地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提供了新樣本,也印證了南京近年來生態修復對物種保育的成效。 “我是一只中華虎鳳蝶,老山物種豐富,我和小伙伴們每天都吃得飽飽?!薄拔沂恰B中仙女’——仙八色鶇,我們喜歡在森林中盤旋歌唱,人類把那里的生態資源保護得很好……”舞臺上,來自浦口區的小志愿者們扮作珍稀動物,在歌聲和朗誦中抒發對南京生態環境的熱愛;舞臺下,南京的生態文明教育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連續4年開展“我是環保小局長”活動,培養了363名“環保小局長”,開展了超百項環保小課題研究;連續6年開展“長江大保護,綠色共成長”行動計劃,感受長江生態環境變化;連續8年開展中華虎鳳蝶社會同步調查……近年來,南京積極搭建多元平臺,通過舉辦自然教育課堂、培養青年科普講師、開發生態旅游線路、開展主題攝影藝術展等方式,引導公眾深度參與,實現從生態旁觀者到主動參與者的角色蛻變,讓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口號變為可感知的日常。 活動現場頒發了2025年浦口區“5·22”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攝影比賽獲獎證書,特等獎獲得者蘇云用鏡頭捕捉到小貓頭鷹靈動的眼神?!拔艺媲械馗惺艿?,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對生命的敬畏?!碧K云動情地分享道。(吳 瓊)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