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來源:新華日報 |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16時,2025年暑期檔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00億元,其中,《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長安的荔枝》暫列檔期票房榜前三名。這3部影片均以普通人的視角展開敘事,或回溯歷史中的無名英雄,或映射當代職場人的掙扎,或講述平凡角色的成長。它們的成功,不僅標志著國產電影在類型化敘事上的成熟,更折射出觀眾對“小人物故事”的情感共鳴——在宏大時代背景下,那些不被史書記載卻依然閃耀的微光,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力量。 “無名之輩”集體逆襲 2025年的暑期檔,意外迎來了一場“無名之輩”的集體逆襲。 《南京照相館》是一部“暗房里的平民史詩”。影片摒棄傳統歷史題材電影的宏大敘事,從小人物的視角展現南京大屠殺背后一段鮮為人知的罪證留存故事,讓觀眾通過照相館這個歷史褶皺里的微小切口,觸摸到更真實的歷史溫度。導演申奧認為,這些小人物在危難之際發現“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這種從“求生”到“覺醒”的內在轉變,構成影片最動人的情感內核。 《浪浪山小妖怪》堪稱一部“以神話為外衣的職場寓言”,導演於水把鏡頭轉向《西游記》中連名字都不配有的小豬妖、蛤蟆精,以“另類敘事”打破了傳統神話對英雄主義的壟斷。於水說:“《浪浪山小妖怪》是為普通人寫就的故事,這些小妖怪就像當代職場中的我們,雖沒有通天本領,卻有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孤勇?!?/p> 《長安的荔枝》,則讓唐代上林署的九品小官李善德成了銀幕主角。這個陰差陽錯接到“荔枝生死令”的基層官員,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過程中,展現了普通人對時代的獨特感知。原著小說作者馬伯庸常被史料里只言片語提及的普通人的生活、命運細節打動,“歷史洪流中,小人物對動蕩往往有著更清晰的觸感,正是這些普通人,才是真正推動歷史潮流前進的動力所在?!?/p> 鹽城作家徐向林將這種現象稱為“普通人的勝利”,“英雄不過是在命運十字路口選擇正義的普通人,當無數平凡者的勇氣匯聚,就能迸發出改變時代的磅礴力量?!?/p> 平民故事成為票房新寵 以《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長安的荔枝》為代表的平民敘事電影異軍突起,取代了傳統的超級英雄大片成為票房新寵。這一現象背后,折射出當代觀眾審美趣味的深刻轉變。 “平民敘事將傳統電影中的背景板人物推向前臺,以小人物撬動大歷史,這種敘事方式的流行反映了觀眾對真實性的渴求?!苯K省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永祎表示,這種轉變的核心在于共情機制的改變,“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平民敘事更貼近真實生活。當觀眾看到銀幕上呈現的命運起伏、喜怒哀樂與自己如此相似時,自然會產生更強烈的共鳴?!?/p>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影片中的小人物塑造都打破了“完美英雄”的套路,擁抱人性復雜性。張永祎特別贊賞《南京照相館》中角色塑造的真實性,“主角們初期的行動邏輯完全始于生存需求,他們的自私與怯懦被完整保留。比如蘇柳昌搶奪護身符、金承宗茍且偷生的情節,這種真實的人性刻畫讓角色的覺醒過程更具說服力?!?/p> “真正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必然要反映普通人的現實生活困境和情感需求?!蹦暇煼洞髮W社會學教授吳亦明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解讀了這一現象,認為這些影片的走紅正是因為填補了當代年輕人的情感空白,“現在的年輕人從小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當他們進入社會后,卻要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這種從‘小太陽’到普通人的心理落差,讓他們在這些講述普通人的電影中找到了共鳴。” 吳亦明舉例說,《長安的荔枝》主角被調侃為“古代版背鍋俠”,《浪浪山小妖怪》中小豬妖在層級制度中被打壓,卻仍心懷“走出浪浪山”的沖動,從某種意義上這些正是當代職場年輕人的投射,“這些電影代表他們向社會發出呼聲?!?/p> 以小見大更能打動觀眾 2025年暑期檔電影市場以“小敘事”的成功實踐,為文藝創作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真正的‘大故事’無需依賴史詩場面,而在于揭示個體生命如何與時代共振。” 張永祎認為,小人物敘事不是對宏大題材的降維,而是通過“顯微鏡”與“望遠鏡”的雙重視角進行升維創作。任何優秀的文藝創作都要根植于生活,關注小人物的煙火日常和悲歡離合。在創作倫理上,也要回歸人性本真,放棄奇觀渲染與說教姿態,用真實脆弱感取代虛假英雄主義。 徐州電影協會會長宋軍表示,優秀電影的核心在于講好故事,但敘事視角的選擇尤為關鍵。“從小切口展現大時代,用微觀敘事折射宏觀主題,往往更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彼赋觯谟^眾審美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單純依靠明星效應、宏大場面和豪華制作的傳統模式已難以打動人心,真正的好作品必須直抵觀眾心靈,懂得與普通人的情感產生共振。 宋軍建議創作者避免對經典符號進行簡單復制,而是要學會在歷史和經典留白處尋找創作靈感。比如關注“歷史褶皺”中的普通人——抗戰時期的郵差、工匠等被宏大敘事遮蔽的群體?!敖浀渥髌返呐浣峭瑯又档猛诰颍拖瘛独死松叫⊙帧穼Α段饔斡洝放浣堑膭撔卵堇[,讓傳統IP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種從細微處著手的創作思路,讓觀眾既熟悉又耳目一新?!?/p> 清華大學博士孫虹執導的首部豎屏眾創電影《煙火人間》,通過獨特的“眾創”模式,從5萬多條普通網友自發拍攝的生活影像中精心遴選素材,編織出一幅真實動人的當代中國民生圖景。孫虹認為,中國電影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敘事轉向——以扎根生活的平民故事取代懸浮的英雄神話。在普通人的日常中發現不平凡的精神力量,這不僅是藝術創作的突破,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周 嫻)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