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來源:新華日報 |
原標題:江蘇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賦能重大項目建設管理 AI幫審,項目“過堂”七天變三小時 “公司是科創型企業,曾獲得Pre-A+輪和A1&A2輪融資;該產品已正式發布,是全球少數商業落地的具身智能引擎之一,擁有100余件自主知識產權以及49項國家和省部級資質與榮譽;該項目畝均投資強度高于往年我省同類重大項目……”9月中旬,在省發展改革委辦公室,工作人員點開“無錫某人形機器人項目”的申報信息,不一會兒,項目評估結論便彈了出來。繼續點開屏幕左下角的AI助手圖標,提問:“項目是否有需關注的潛在風險?”AI助手立刻從市場預期、規?;a等多個維度給出相應提示。 “這可不是普通搜索,而是AI‘智慧大腦’在干活!”今年3月初,我省謀劃啟動AI賦能投資項目建設管理工作,近期已在重大項目評估評審、政策性資金項目形式審查、節能評估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以往這些信息都需要人工耗費精力檢索,現在簡便高效、一目了然!”該工作人員透露,就在不久前,項目評審還極度依賴人力和經驗,但在今年省重大項目清單中期調整中運用“AI助手”評審70多個申報項目,前后只花了大約3個小時,平均每個項目2.5分鐘。而去年60個項目評審,相關機構前后忙了近7天。在政策性資金項目形式審查方面,以往500個專項債項目需要用3天時間,而引進AI后只需要10分鐘,且準確率超過90%;節能評估方面,以前對1個項目節能評估需要3小時,現在僅需10分鐘,這在全國其他地區尚無相關應用成果。 “以前是人追著項目跑,現在是AI推著信息來,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工作負擔,可將更多精力投入項目的困難問題協調和資源要素保障上。”一位參與往年項目審查評估的工作人員感慨。不僅快,參考信息也更加全面。系統將3000余個歷史項目信息進行智能化處理,構建起豐富的內部知識庫,既能快速調用互聯網上的海量數據,又能精準參考內部政策與歷史案例,讓項目評估有了更全面的依據。 在評估標準的統一性上,AI同樣展現出獨特價值。“以前最頭疼的就是評審‘尺度問題’。”發展改革部門的一位負責同志坦言,“請來8位專家,可能就產生8種看法,專業背景不同,判斷難免有偏差。”如今,AI通過系統學習建立起一套標準化的評價體系,讓評估工作更加客觀公正。(許愿)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