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來源:新華日報 ? |
原標題:分享前沿成果碰撞思想火花 這場全球對話,只為守護濱海家園 9月,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最繁忙和壯觀的時節,沙鷗翔集、鶴鷺齊飛,數以千百萬計的候鳥匯聚在中國黃(渤)海沿岸。9月24至25日,2025全球濱海論壇在鹽城召開,來自全球各地的金融界、生態界、產業界的嘉賓齊聚鹽城,開啟全球對話,分享前沿成果,碰撞思想火花,為守護全球濱海家園貢獻智慧。 守護生態,讓“K9”遷徙無憂 “去年3月,它在泰國被戴上衛星追蹤環志?!?/p> “它曾頂著強風,連續飛行40多小時,橫渡黃海,最終抵達朝鮮半島東岸……” 在25日舉行的《全球協同:守護亞洲候鳥遷飛通道》專題研討會上,勺嘴鷸保護特別工作組主席克里斯托夫·策可勒博士講述了一只勺嘴鷸“K9”的遷徙故事。如何保護濱海生態系統,守護好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讓更多和“K9”一樣的鳥兒能平安遷徙,自由展翅,是所有參會者研討的焦點。 “在鹽城,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鹽阜人民投身于生態文明事業:1987年9月,馴鶴姑娘徐秀娟因尋找走失的白天鵝跌入沼澤,不幸犧牲,被評為中國首位‘環保烈士’。她用生命照亮了鹽城人民的生態初心,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情懷與擔當?!痹谌驗I海論壇開幕式上,鹽城市委書記周斌以《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鹽城篇章》為題作主題演講,分享鹽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生動實踐。 江蘇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江、河、湖、海的省份,海岸線綿長,濕地資源豐富,濱海生態獨具魅力。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娟表示,近年來,江蘇堅決守牢生態安全底線,嚴格落實圍填海管控政策,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9503平方公里,整合優化形成涉海自然保護地37處;率先開展濕地補償,有序實施如東黃金海岸、海安栟茶運河流域2個省級山水示范工程,支持南通、鹽城等地實施國家海洋生態修復項目,修復濕地5.2萬畝,恢復生態岸線11.9公里,預計年底全省自然岸線保有率達36.7%,可超額實現規劃管控目標;持續推進黃海滸苔綠潮防控,2025年防控季打撈滸苔9萬噸,開展資源化利用6.8萬噸。全省互花米草治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累計除治44.6萬畝,基本遏制住其蔓延態勢。 面對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壓力,如何確保濕地持續為數百萬候鳥提供棲息地?南京大學教授、鹽城市黃海濕地研究院院長高抒呼吁:濱海濕地的保護需要突破傳統邊界,以更開放的思維整合科技、政策與社區力量。 科技創新成為“濱海濕地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專題報告的核心議題。德國亥姆霍茲研究中心袁冰研究員展示了“AI+物理模型”的模擬系統,通過智能算法優化紅樹林、海草床等“綠色方案”的布局,以盡可能低的成本抵御海岸侵蝕。這一技術已在鹽城大豐建川、東臺川水灣等生態修復基地落地。 點綠成金,展現前沿智慧 截至今年上半年,鹽城市綠色貸款余額達3418.86億元,同比增長38.2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3.79個百分點,近四年綠色貸款平均增速超50%。綠色金融先行先試,同時在創新探索“綠色金融+生態資產”的生態價值轉化實踐路徑上,鹽城可圈可點:全市首筆碳中和債成功落地,設立總規模20億元的綠色低碳產業母基金,大力推廣“環保貸”“節水貸”“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碳匯貸”等特色綠色信貸產品,開辟生態系統碳匯融資新渠道。 在生物多樣性金融和藍色經濟專題研討會上,鹽城憑借獨特的生態資源稟賦“點綠成金”,并以綠色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現場發布《條子泥濕地鹽沼碳匯產品價值實現創新實踐報告》等四項權威報告,促成全國首單落地成功做法贏得現場掌聲不斷。其中,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銀行鹽城市分行、黃海金控集團、珍禽保護區、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美國)北京代表處、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聯合發布的《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信用核算與分析報告》具有開創性意義,不僅標志著全國首例生物多樣性信用科學核算體系的正式建立,更通過與風電企業簽約,推動生物多樣性信用的市場化消納機制落地,促成全國首單生物多樣性信用認購交易在研討會現場正式簽約落地。這一成果意味著我國生物多樣性信用建設從“方法學探索”邁入“市場化實踐”新階段,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打通了可量化、可交易、可融資的關鍵通道,為全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價值轉化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 這次論壇,讓人看到了學界最前沿的思想智慧。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擴張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矛盾引起人們重視,如何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同時,減少對于生物多樣性的威脅,甚至進一步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論壇期間,來自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學者專家紛紛建言獻策。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管理部副部長叢赫表示,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氨热?,我們采用智慧監測系統,通過遍布風機整機的上百個智慧化傳感器及視頻監控,布局空—海立體監測網,對靠近機組周邊的鳥類、海洋生物活動等進行實時監測,減少風機運行對生物種群的負面影響。”在風電材料回收端,金風科技通過建成風機回收再利用體系降低碳排放,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2024年,金風科技成功研制首支GWBD-A可回收葉片,可回收材料比例超過97%。 跨越山海,只為共同愿景 “全球濱海論壇(WCF)又有新伙伴加入,合作伙伴數量由最初的15家增至25家,它們是來自全球五大洲、14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大學和科研院所?!遍_幕式上,全球濱海論壇國際協調委員會主席章新勝表示,WCF“國際朋友圈”再次擴容。接下來,WCF將持續深化國際合作、共享成果,讓每一片濱海都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全球范圍內,約4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100公里范圍內。人類高度依賴濱海生態系統造成了怎樣的影響?24日,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發布的《全球濱海生態系統狀況報告》,首次系統評估了全球13類濱海生態系統的分布、變化及主要影響因素,總結全球保護修復與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經驗,并提供優先行動建議。 濱海世界自然遺產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守護著人類健康與環境安全。“濱海世界自然遺產全球對話”平行論壇上,《濱海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倡議》發布,倡議從深化價值共識、踐行全球承諾、推進保護修復、強化科技支撐、促進合理利用、構建合作網絡六個方面,形成行動綱領,凝聚智慧與力量,共同守護濱海世界自然遺產。 只因一個共同的目標,我們不以山海為遠,從全球各地奔赴鹽城。而此時的東臺條子泥“720高地”,成群的候鳥正悠然覓食,翔集翩躚,鳥兒們并不知道,有這么一群人,此時此刻,正因它們而來。(卞小燕 苑青青 姚政宇 華鈺)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