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慎峰
內容摘要:本文相對感性的通過從情感上的偶然性的產生的闡述和繪畫過程中偶然性的產生以及如何把控的分析,旨在強調繪畫中保持鮮活而微妙的偶然性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繪畫 ;偶然性
目前學術界有關偶然性的界定:指在事物的聯系和發展過程中非必定發生的,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此處講的偶然性,并非那種完全無目的的、不假思索的臨時產生的偶然性。 而是那種看似不用心、不刻意,但卻存在于感情中、直覺中、畫面上的偶然,是那種畫家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及繪畫的把控中的偶然,那種是看似是必然,卻偶然得之的偶然。
一件能打動人的好的繪畫作品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的修養和技巧的高度,但一定程度上也在于繪畫過程中的那種稍縱即逝、但卻充滿藝術魅力的偶然性的把握。從一開始選擇畫什么時的偶然念頭到中間的創作過程的偶然動作再到最后的作品完成的偶然結果,無不充滿了偶然性。
一、情感上的偶然性
從事繪畫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藝術作品的產生不完全都是思辨的產物。不僅僅包含著繪畫者之間的差異性還包含著個體自身不同階段的差異性1、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為什么他感興趣這個題材、而你感興趣那個;為什么他欣賞這個畫家的風格,而你卻欣賞那個;為什么你習慣這個色調,而他更傾向那個;為什么你強化這個繪畫語言,而他卻恰恰弱化這個……2、我們個體在作畫的過程中,面對同一個熟悉的對象時,為什么不同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情緒變化,使你采取不同的構圖、色調、筆觸來表現(莫蘭迪一生中大多數的靜物畫給我我們更好思考的例證);為什么今天有所謂的繪畫狀態,明天就感覺毫無畫意;為什么有時畫時很激動的作品后來看看卻沒那么激動,反而畫時很反復的作品后來看看卻反而容易打動自己……繪畫創作很大程度根個人的直覺、情感、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繪畫中的偶然性并不是繪畫中才有得,而是在繪畫外,藏于繪畫者的生活、生命中的點滴。情感上的偶然性也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性,是隨著繪畫者的經歷、感受的變化而隨之變化的,是不可以計劃的,也是不可以逾越的,只有繪畫者親身經歷了才能感受到,越是情感上執著的投入,越能體會到其中偶然性的滋味之甘苦。
繪畫的魅力就在于是比較難以說清楚的,但同時又具有一定判斷標準的。它不同于科學和學術,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推理、論證被人們所認識和檢驗,繪畫的感悟是一種因人而異的個體心靈的感受,繪畫者情感不同,作品的也大不相同,欣賞者情感的不同,作品體會也大不相同。(此處單獨把情感上的偶然性單獨出來,其實情感上的偶然性也是包含在繪畫過程的始終的)
二、繪畫過程中的偶然性
繪畫創作不能和照相一樣。正如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羅瓦所說的“照相充滿了驚人的不合理性”,繪畫不能看到什么就表現什么、也不能單純機械的照搬??陀^的自然本身不是藝術,繪畫過程需要一種碰撞、巧遇的偶然性。正如戴士和先生所說:“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編排自己的繪畫語言,在畫室里關上門自成一統,可以在自己的畫家前調兵遣將、稱王稱霸、為所欲為,難怪有人把藝術家當作絕對自由精神的化身,在藝術活動中尋求對于社會桎梏的逃避。”【1】每個具有探索精神的畫家都期待著一瞬間偶然性的突現,能給自身的創作帶來新的生機。
繪畫過程中大到繪畫者個體的差異性,題材的選取,表現手法的不同;小到天氣的因素、心情的好壞、視力的情況等偶然性因素都能影響畫面的效果。
好的繪畫作品大多都是在繪畫者“玩味”的心態下產生的,此處比不是說苦心經營不重要,更強調的是種繪畫狀態層面的。畫家們憑著他們的氣質、天性、學養、經歷的不同,來更為主觀的駕馭著各自的畫面。當自己的思想、風格和面對自然對象的感受后,面對畫布的瞬間迸發出來的感受,這種感受隨著繪畫過程的進行而微妙的產生著調整和變化。在進行繪畫創作時,無論什么風格的繪畫形式,都不應該刻意的去過多追尋客觀對象相似、技巧的嫻熟、繪制的精妙。成熟的畫家是能夠把握繪畫過程中有意卻無意帶進來的偶然性的東西。這種下意識帶進來的東西,也不是畫家盲目的狀態,而是畫家心中有道,體現在技上的偶然,正如庖丁解牛一般。畫面上有魅力,能打動觀者的部分恰恰是那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逸品和妙品的部分,而非能品和神品的部分。
提倡畫面的偶然性的把握,是提倡一種相對沒有約定俗成的套路化和一招鮮的繪畫方式,提倡一種繪畫過程中的相對自由、保持自己感受的繪畫狀態,是一種個體情感和表現對象的真實流露。這里講的“偶然性”并不是忽略繪畫上的基本功的任意自由的偶然性,我們的學院和學校的藝術教育是必須的,但可貴的是在熟練掌握一套手法時,再面對對象時和自己的內心是,那種可貴的碰撞出來偶然性如何去把握。我們目前的現狀,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主題性的展覽上,大幅精心制作精良的作品過多,那些偶然得之、靈光一現的作品相對較少。這就好比為何陳丹青一直說梵高的作品能打動他的并非那種色彩燦爛的排名世界前十的里的他的藝術品,而是梵高相對苦澀生活的早期那些表現底層勞動人民的繪畫。正是畫家們通過一次次的探索、鉆研、不滿、打破,不斷嘗試新的偶然性的出現,新的表現語言的出現,這個語言產生的可能性和偶然性要正好和畫家的內心需要相吻合。正如貢布里希所說:“在發現事物形象的過程中,更加重要的因素是若干繪畫效果的發明而不是對自然的認真觀察。”【2】這種繪畫效果的發明,常常伴隨著大量繪畫過程中偶然性的實踐。藝術畢竟是情感的產物,藝術品必定需要一定的偶然性。
三、結語
個人對繪畫中的偶然性是比較看重的,這種對偶然性理解伴隨著自己認識和經歷而逐漸成長的。這種偶然性不是事先可以設定好做出來的,而是伴隨著很多主客觀因素而變化的。偶然性的產生又是不可以復制的,有些繪畫的想法和畫面的感覺是放松時或者是自己也說不清的狀態時蹦出來和帶進來的,恰恰這種不可復制性增加了繪畫藝術的魅力所在。
繪畫作為一門技藝,無論什么風格、什么題材的表現都離不開畫家良好的技藝,但繪畫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精致的描繪刻畫對象,而在于畫時我們真摯的情感的看似偶然卻必然的流露。在自己的作品中,希望能夠真實的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個性、性情和愛好,尋找一個切入點去逐漸找自己和完善自己。因為生命不是可以謀劃的,藝術的成長也是一個生命的過程,它像一顆種子一樣,必須經歷自然而然的成長過程,自然而然中伴隨著天時、地利等偶然性。這些偶然性恰恰是種子最后能否成長成為一顆樹的重要成因。
繪畫本身是件比較特殊的工作,繪畫風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決絕與對偶然性的理解和把握,當形成一種風格時,又不能阻止對繪畫中偶然性的嘗試、探索和追求,繪畫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補充,相互聯系的。正如趙無極先生1985年中國教學的筆錄上所說:“畫中沒有意外,那就沒有意思。如果每張畫有個成見,那畫出來的一定和你以前的畫一樣。”【3】
因此,個人覺得,繪畫藝術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不可預知但又深入骨髓的偶然性的把控上。繪畫中應該更好的把握偶然性,重視偶然性,因為偶然性包含了可能的出現的靈動、可能的繪畫語言上的升華和創新。能使繪畫者更好的追尋自我和個體的藝術和生命的感悟。繪畫本身就是一項充滿了偶然性的行業。
參考文獻:
【1】《畫布上的創造》戴士和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p162
【2】《藝術與錯覺》 貢布里希著 范景中 林夕 李本正譯 浙江攝影出版社 1987 p401
【3】《趙無極——中國講學筆錄》孫建平編 中華書局 2016 p45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