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來源:中國美術報 |
彭鋒
今年,《哪吒之魔童鬧?!返幕鸨粌H震撼了國內,也讓全球為之注目,而去年的《黑神話:悟空》同樣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不禁讓我思考,中國人物畫是否也能擁有這樣的國際影響力?或許有人會質疑,繪畫作為一種媒介,其受眾群體相對有限,難以達到電影那樣的轟動效應。即便如此,我們仍可以嘗試通過與國際博物館間的合作,探索更廣闊的展示平臺。然而,我必須坦誠地告訴大家,即便我們的作品能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也不太可能像《黑神話:悟空》或《哪吒之魔童鬧?!纺菢右l巨大的反響。
這并非因為畫家們的創造力有所欠缺,而是由于我們在理論層面的研究尚顯不足。中國繪畫的美學話語體系如何能被全世界接納和理解,如何精準地闡述其獨特魅力與價值,這正是我作為美學研究者與藝術評論家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啟動了留學生英文博士生培養計劃,旨在吸引國際學生來中國親身體驗并深入研究我們的藝術作品,進而以他們的視角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此外,學院還設有相應的碩士項目,我在其中教授藝術史課程。 我驚訝地發現,學生們在撰寫論文和進行研究時,往往難以準確把握中國藝術的精髓。他們對于中國藝術中諸如“空靈”“古拙”等獨特審美范疇感到困惑,因為這些概念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系統對他們來說相對陌生。
因此,我認為中國人物畫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與推廣,其主要障礙并不在于藝術家的創作本身,而在于理論家如何深入研究和準確闡述這些藝術作品的獨特價值。對此,我深感慚愧,因為即便是我自己,在嘗試用英語解釋這些概念時,也感到力不從心。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