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1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傅世光 2007年2月3日,我們一行去南京芳草園拜訪了魏鎮先生,他滿面笑容,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十分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雖然他已經花甲之年,但鄉音未改,一口河南話聽了十分順耳。因是河南老鄉,所以和魏鎮接觸的便多。記得1994年1月9日魏鎮之父、山水畫大師魏紫熙八十大壽在河南博物院舉辦畫展,我們有幸和魏鎮見面,之后在1995年4月李劍晨95歲華誕畫展,我又在南京與魏老和魏鎮見面,接觸多了便對魏鎮有了較深的了解。 魏鎮,1946年生,河南遂平縣人,自幼酷愛繪畫,在父親魏紫熙的指導下,堅持基本功訓練,從“四王”入手,上至宋元諸家,臨摹了大量的南宋馬遠、夏圭及清代石濤作品,下至其父的作品。1965年—1968年畢業于南京輕工產品美術設計訓練班。1981年3月調入江蘇省國畫院從事山水畫創作。一直跟隨父親學畫,并一同出去寫生,多次上黃山,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西北到敦煌莫高窟、祁連山、嘉峪關、河西走廊;西南到云南麗江、玉龍雪山、虎跳峽;中部到嵩山、太行山、泰山等地。搜集了素材,寫生創作。精心繪制大量佳作,在國內外舉辦數十次個人畫展或聯展,有很多作品在國內外各種展覽會展出并獲獎,中國美術館、中南海、國家博物館、天安門城樓收藏。多家報刊雜志發表并收藏。 藝術著作有《魏紫熙山水技法解析》《魏紫熙山水畫技法錄像》(DVD)《魏紫熙紀念文集》《大家鑒賞叢書—魏紫熙》以及《魏鎮山水畫集》《魏鎮山水畫明信片》等?,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魏鎮的山水畫受其父影響,以深厚的傳統功力和嶄新的創作思想迎接時代的挑戰,從最初的扎實、厚拙,走入沉穩、空靈,復而又走入蒼茫、樸素,直達返樸歸真的境地,筆可扛鼎、墨法自如,駕馭著一種屬于自己的語言從容地表達情感。黃山的奇譎多變、秀潤蒼茫,太行的凝重拙樸、地老天荒,都被他直攝魂魄,揮寫得淋漓恢宏。面對它們,我們像在讀詩,讀散文,讀中國古典哲學的天道自然觀,讀中國藝術的辯證道理。魏鎮的畫面是人格的寫照。他的人品和其文一樣向為畫壇所重,堅守著一條寂寞之道,說老實話,做老實人,堅韌不拔地朝自己的藝術目標邁進,因而他能走進一條許多人走不下去的路,攀上一座許多人攀不上去的高峰。 自古至今,在我國山水畫審美文體中,向有雄渾蒼厚、崇高峻拔一格,司空圖《詩品二十則》中就有對“雄渾”風骨的表述。君不見范寬的《溪山行旅》、李唐的《萬壑松風》之屬,其雄渾的氣象、崇高的審美境界,堪稱曠世杰作。孟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彼究請D曰:“大用處處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边@一脈相承的審美思想,折射出泱泱中華的審美氣度。魏鎮踐履篤行,繼承了這一優秀傳統。他在山水畫的境界創造中,追求崇高、壯闊之美。 觀他的作品《飛瀑》《天都峰》《春江水暖》《潮音瀑》等,那畫中群峰威儀、云氣之巨動,可聞流泉之轟鳴,天籟之唏聲,氣象之雄渾壯闊,境界之豪邁,令人動魄。這些作品曾先后參加在南博舉辦的《江蘇省美術展覽》與在福州舉辦的《金陵之晨畫展》展出,深受廣大書畫家好評。1987年夏,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展出68幅作品是魏鎮進畫院后勤奮筆耕的碩果,在京著名山水畫家何海霞、白雪石、秦嶺云等蒞臨畫展參觀指導并給予高度評價,還鼓勵他“要多學、多畫、多讀書。要繼承家風,有前途、有希望?!碑媺锨拜叺馁潛P和期望對魏鎮是激勵、更是鞭策,促使他對自己藝術追求作深層的思考。 山水畫創作有“按實肖像”和“憑虛構象”,藝術家胸羅丘壑,寫天地之運化,抒滄桑情懷,萬象行生不窮。創作進入了自神入化的靈感狀態。這種創作意境為藝術家所向往。魏鎮有駕馭大構圖的法力,如《夏山涌翠圖》和《橫臥中原高峰起》這些作品,其皴法有獨到之感,面貌與筆墨都有新的想法和不同于他人的處理方式,這是需要很大魄力與勇氣的,這也說明魏鎮在修養、功力、火候等諸多方面都在走向成熟。他的大幅之作氣勢縱橫,興味盎然。僧舍可安,水陸邊,人家可置,大川水溪,可賞可游,叫人流連忘返。在藝術內容上,勾勒點染,潑墨點彩,水墨之妙,運用隨心,力求以黃賓虹所至的“黑、密、厚、重”風貌,給人渾厚凝重而不失靈活飄逸之感,更呈現出一種生命運動節奏之美,而作品那清新的韻味,通透著現代人的審美氣息和格調。 眾所周知,魏紫熙是當代山水畫壇卓然而立一大家,是江蘇新山水畫派開拓者之一,他以淳樸耿直的人品、嚴謹治藝和扎實深厚的傳統繪畫功底享譽宇內。但他的山水畫從不為傳統所囿,在師法造化過程中不斷開拓新的審美境內,用筆墨謳歌新的時代與河山新姿,形成凝重蒼渾、深厚博大的畫風。魏老善于以嚴謹經營、雄強用筆、有力構斫,沉渾設色建構巨幅大幛,開掘氣勢磅礴、深邃雋永的山水畫新意境,這便是魏鎮需要努力繼承的魏家畫風。他腳踏實地、認真深入地對魏老嚴謹凝練、沉雄渾厚畫作觀賞揣摩、臨寫研習,把其一套剪裁經營、用筆運墨、設色烘染的表現技法摸熟,并能駕輕就熟地運用,把其父長期修煉凝成的那套山水畫精粹學到手,十多年孜孜不倦的筆墨磨練,從作品《良宵》《金陵之春》《翠壁飛泉》《巫峽帆影》等畫中粗獷厚實的勾斫皴擦表現技法已初步實現“進去”的藝術追求,剩下的是求脫與獨創的探覓。開創屬于自己的繪畫風格是每一位“繼承家風”的畫家藝術自我完善的追求。魏鎮牢記父親的教導,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感受體悟,更使他魂牽夢縈的是故鄉河南那黃黃的丘陵山地景色,對故鄉山川的由衷熱愛,鄉情觸發創作靈感,他以飽蘸情感和筆墨畫出一批新作,如《黃土情》描繪澄碧天空下,在黃土山梁綠茵茵的草地與白云般的羊群,給黃土丘陵上帶來鮮活生機,這是畫家對故鄉的贊美、對時代的謳歌,盡管黃土山梁上沒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嫵媚,沒有名山突兀獨立峭壁懸崖,也沒有似輕紗飄逸的飛流鳴泉,作者從心靈中“流”出的筆墨,把平凡的景物點石成金,繪成獨具風采,最具魅力的畫作,魏鎮在“師法造化”創作過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己藝術特色的繪畫風格。這是可喜的進步,淳樸耿直的父親卻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才入門!”魏鎮深深地領會父親這句話的豐富內涵,一個從事山水畫創作的畫家面對悠遠豐厚的中國山水畫傳統,入門確實不容易,而入門后向上登攀的路更加艱巨。深信走過崎嶇人生之路的魏鎮,講會以往昔苦難磨礪出的堅韌不拔的性格去迎接進取的艱難。在山水畫壇脫穎而出,回應時代的召喚!不辜負魏老對他殷切的期望! 最后用幾句打油詩送給同鄉魏鎮先生: 父子威名震中原,太行黃河起波瀾。 金陵王氣力彌漫,青出于藍勝于藍。 搜妙創真境深遠,藝隨時代永向前。 才思激涌寫丹青,大筆如椽繪江山。 此文刊登在2007年2月《華夏精英》雜志第37-38期(作者為《華夏精英》《林氏》雜志社社長兼總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