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7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應稼昌倪潔 魏鎮先生: 您的作品中國畫《峽江帆影》經陳之佛藝術館收 藏委員會決定,為我館收藏。特頒此證,以致謝忱! ——陳之佛藝術館 2012年5月29日上午,“新金陵畫派代表人物魏鎮山水畫展開幕座談會”上,畫家魏鎮先生向陳之佛藝術館捐贈了一幅得意之作《峽江帆影》,浙江省慈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方向明先生向江蘇山水畫畫家魏鎮頒發了陳之佛藝術館的收藏證書。 當天,由江蘇省國畫院、慈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南京晨報》主辦,陳之佛藝術館承辦的“新金陵畫派代表人物魏鎮山水畫展”在慈溪市陳之佛藝術館隆重舉行。參加畫展的各地嘉賓蜂擁而至,來自祖國寶島的臺灣經濟日報原社長應鎮國先生與夫人應王云霞女士,其長子應文敏先生,以及慈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領導和專家學者,有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方向明先生,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孫群豪先生,書法家協會主席、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秘書長陳迎平先生,美術家協會主席葉文夫先生,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趙建波先生,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房企遐先生,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孫百安先生,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熊雪青女士,還有美術家協會創作骨干代表陳如生、陳國泰、潘華、胡志云、孫仲山、陳寧利等。 陳之佛藝術館以陳之佛故居為依托。陳之佛故居舊名“源遠堂”,清道光年間由陳之佛祖父曉舫公營造。1986年,陳之佛先生親屬捐贈故居房產,后由慈溪市政府出資修繕,并列為文保單位。故居建筑面積388平方米,坐西朝東,為傳統硬山頂磚木結構高平屋,帶前廊七開間。堂名“養真廬”三字為陳之佛高足鄧白手書。2008年,慈溪市政府再次全面修繕并擴建,藝術館總占地面積近五千平方米,是慈溪市文化展示的精品窗口。 慈溪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葉文夫先生主持了“新金陵畫派代表人物魏鎮山水畫展開幕座談會”,慈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方向明先生說:“這幾年我們多次去南京,因為陳之佛先生,讓慈溪與南京有了特殊的藝術情緣和緊密的學術聯系交流。最近在策劃舉辦陳之佛先生銅像的揭幕儀式和陳之佛師生展覽。請南京大學的吳為山教授為陳之佛先生塑銅像,吳為山先生也傾注了他的心血和感情。當時我們和吳為山教授講的時候,他欣然答應,因為與文化名人,特別是畫家有著很真摯自然的感情,所以他很愿意為陳之佛先生塑像。后來到陳修范老師家里,她給吳教授看了很多陳老先生生前的照片和遺物,進一步加深了感受,所以這個銅像塑造出了陳老先生的風采。我講這段就是說我們作為陳老先生老家的人,能夠與南京的美術界合作,南京的美術作品能在陳之佛藝術館展出交流,很有意義。首先我代表慈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對魏鎮老師以及到會的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經常到南京交流?!? 慈溪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秘書長陳迎平先生說:“魏老師的畫展對慈溪畫山水的畫家來說是個學習,他的山水有一種魂魄與氣質,有家學在里面,博大精深、氣貫長虹,給我們帶來清新的空氣。古人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把自然的山水與家學融合在一起,這與他遵循魏紫熙老先生等新金陵畫派的先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分不開的。今年剛好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之際,魏老師在這里舉辦展覽,意義更加深遠。我想首先是魏老師克服重重困難的創作精神是很可貴的,而且畫的很好;第二點是魏老師的畫很厚重,能體現名山大川的精神,畫中熱情奔放,無論是畫春天還是秋色都沒有蕭瑟的感覺,紅色嵌寶點,給人熱情奔放,對生活的一種寄寓,江南春色一片生機盎然,這些給我們慈溪的晚輩在山水畫學習中是很好的借鑒,能夠啟發我們創作的熱情,給我們帶來新的感悟。” 慈溪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房企遐先生說:“我之前是畫西洋畫的,我臨摹過錢松喦、魏紫熙的畫,魏老先生的畫很厚重暢快,他的紅點我到現在都點不好,這是魏家秘制的,新金陵畫派是中國山水的一股清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追求,個性鮮明,這是一個我們學習的很好范本。1986年我在中國美術館看過魏紫熙老先生的展覽,當時給我很大的震撼,尤其是他畫的黃山,我至今念念不忘,后來我的繪畫也受其影響,喜歡畫得厚重一點。七八年前我曾到南京拜訪過魏鎮老師,今天看了魏老師的畫感到非常盡興,他努力在表達自己的心境,每幅畫都體現了淵源的家風,看了感覺很親切。” 慈溪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孫百安先生說:“傅抱石說過要用極大的勇氣打進去,再用極大的勇氣打出來,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翻開魏鎮先生的畫冊,將自然的美景用畫表現出來,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今天魏鎮先生的山水畫表面上與他父輩不一樣,但內在的東西是一樣的,他所追求的傳統功夫、寫生是一樣的,但是畫出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時代不一樣,知識、道德、審美都不一樣,時代就是把現代人的胸襟畫出來,就是時代性,這也是魏鎮的山水畫給我的啟發,有不變的東西,也有變的東西?!? 慈溪市美術家協會理事胡志云先生說:“魏老師的山水畫是我們學習的一次機會,他的畫基本上是秉承家學,在用色方面將魏紫熙先生的特色全部傳承下來,紅色朱砂在近代山水畫家中用得是最好的,也是很難用的,看了原作之后,感到確實是有難度的,堆積的厚度不是一般人從表面就能學到的。魏老師的畫顯然不是一般人從表面就能學到的。魏老師的畫雖然尺幅不大,但是幅幅都是獨具匠心的,有北派的雄健筆墨,又加入了南派清潤秀美的韻味,這兩者的結合既有厚實質樸感,又有靈氣靈動感,這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陳國泰先生說:“今天看了魏老師的畫,第一感受是它們來源于生活,既有傳統功夫,又有現代感,所以看上去很有新意。看到他點的朱砂紅,我以前總畫不好,今天終于知道了,回去后我也試一試,這個能增強現代感?!? 慈溪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熊雪青女士說:“剛才談到了朱砂用色,的確很吸引人,但除了這些作品之外還有很多作品也很吸引我,正如孫百安老師說到的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是有一脈相承的關系的,因為他的畫筆墨傳統功夫很好,筆筆有處理,同時不拘謹,有傳統使畫面更精到,有生活氣息使畫面更靈氣,我想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如生先生說:“展出的作品,方尺之間,氣象萬千,把中國山水的博大精深表現出來了,這種表達方法既有傳統又有新意,這是我們每一個畫家需要學習的。一個小小的朱砂點,包含著幾代畫家的心血,這里不是一種假想,而是積累出來的,學習當中也要取經,所以篇幅雖小,能夠畫到這么大的氣象,是不容易的,他能夠表達出畫家情意。” 慈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孫群豪先生說:“新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嶺南畫派都是很有名的畫派,新金陵畫派在江浙一帶比較能接受,就像唐伯虎的畫一樣。長安畫派是北方的,嶺南畫派是南方的,新金陵畫派正好是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夠接受的,作為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魏老師,在畫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也要把慈溪這里的山山水水納入他寫生創作的視線中?!? 慈溪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葉文夫先生說:“魏老師的繪畫能夠看出他的南宋繪畫中深厚的功夫,包括用筆用線,繪畫的結構,也能看出他的家學,同時看出他師造化探索性的東西,他是有根據的,我覺得這個展覽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桿。” 畫家魏鎮說:“大家基本上把我畫畫時想表述的想法都講出來了,我父親說他的畫應該是畫好后給別人看時,也能有與畫家一樣的感受,從而與畫家產生共鳴,這個畫才是成功的畫。這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應該繼承傳統,老爺子之前才和我講:‘你的畫已經入門了?!耶敃r想中國畫入門真不容易,畫了二十多年,他才說了句入門。我深深地體會到:能夠比較好地掌握筆墨的技巧,能夠把所看到的表現出來就是入門了?!? “新金陵畫派”的最大特點是文人畫藝術傳統與現實生活相契合,清新的生活氣息與靈性的筆墨相交融,即“筆墨當隨時代”。 魏鎮先生從起步至今筆墨耕耘四十多年,即習傳統,又師造化,在勤奮的創作中,積小進為大進,畫藝日益精深,頗得魏家山水精髓,而其雄渾又不失細膩的藝術風格亦愈為世人所欣賞和推崇。浙東之行共展出魏鎮作品六十六幅,其作品《春山鳴泉》的潤澤、《細雨潤夏》的迷蒙、《危崖飛瀑》的恬淡、《春梅傲雪》的清麗,這世間美景在魏鎮先生的筆下可謂各美其美,各臻其妙。他的作品將其父的北派鉤斫敷色和南派的水墨渲染融合匯集,用筆蒼勁渾厚,墨法變幻自如,形成其特有的秀潤蒼茫的意境,“魏家山水”在當代中國畫壇上備受矚目。 (文章刊登于《南京晨報》2012年6月17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