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左莊偉 宋新江先生是在江南山水的自然環境中和由傅抱石大師開創,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一代大家建樹的江蘇省國畫院成長發展起來的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他繼承了新金陵畫派的藝術精神,在新的時代和更廣漠的大自然環境中,切身感悟而創造了有自己個性的山水藝術,成為金陵山水畫壇又一家。 新江的山水畫多以江南淳樸的村景為題材,將自己目中之平凡村落山水景物轉化為心造的景境意象,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在新江的畫中景雖小卻有大勢大氣,在那些司空見慣的漁村茅舍中隱含著他對自然美的發現和精神追求,在原本清秀靜溢的江南山水中他發現和表現了內含的深沉和穩重,所以在他秀逸滋潤的畫面中透視出陽剛的壯美之氣。 山水畫造境之美歸乎于筆墨,中國畫素以“筆墨見高低”,新江的山水以水墨為多,偶作彩墨,水墨中善用水,使畫境潤澤華滋蔥郁,更有江南水鄉之意趣。用筆多以點和短線條書寫各類自然物形物態,間以有水墨層次變化的墨塊,表現出不同物象的質感和意象,點法中頗有石濤和米家點法遺跡,嘗用傳統畫法寫今之山水,以扶杖古人點綴畫境,意在營造一種符合自己理想的畫境。 新江作畫以情為首先,情之所至,借山石林木泉流,信手揮灑,具象中雜著抽象,抽象中隱含著生活意趣,點景古人所示只顯一個靜境意在創造一個煩躁紅塵中人們所祈望向往的一個精神歸宿,使現實中燥動不安的靈魂在其中獲得某種身心慰籍和平衡,由此可見畫家所選擇的表現題材和筆墨在此僅僅作為一種視覺語言,一種精神載體的符號,只是借景而抒情,不必在意所畫之物是與非。但是畫家所選擇的題材景物的置陣布勢,林木的疏密、山勢的起伏高低,自然呈現出造化的節奏美感,水墨云氣的黑白層次變化使畫面生氣通靈,水與墨色在宣紙上滲化濃淡有致,賞之韻味無窮,如以詩之本質在情意、節奏和韻律論之,新江的畫得詩之意境,這正合著中國繪畫之本體在“以詩為法”。 新江的山水畫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征,在當今金陵畫壇已能為世人輕意辯識,有了“宋家樣式”。但當一個畫家初步形成自己的藝術個性以后,要防止自我重復已有的成就,更是要著力于突破習慣的筆墨語言,不斷地加深加厚,使之更加完善,從有法到無法,再從無法中求新法,畫家皆知此乃不易,不易而求之方可在畫林中造就一棵大樹,畫家中造就一位大家,為達此目的唯有再走進大自然,在更高層次上感悟自然、社會和人生,再創造自己的山水畫藝術,此為究讀新江山水畫有感之言。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術理論家,畫家。)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