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樊波 以傅抱石以及錢、亞、宋、魏為代表的新金陵畫派曾譽播海內,其流風余韻至今還在被當今畫壇延續使用。宋新江的山水無疑承接了新金陵畫派的審美經脈,且能別開生面,在筆墨和趣味上初步建構了自己的風范。首先他在保持著新金陵畫派那種秀逸風格的同時,又能強化和突出線條的表現功能(在這方面他受到了已故山水畫家董欣賓的影響),從而筆墨間蘊含著一種抒情適意的韻致,流露出富于節奏的美感,而且他的筆墨形態雖然著意于主觀表達,但卻并沒有放棄對客觀物象的模寫,家鄉風物很自然地、帶著強烈主觀色彩地呈現于畫面,尤其是一些描繪鄉村景致的作品很能打動人。應當說,宋新江的作品不僅有新意,而且散發著一種來自生活的純樸氣息。從其作品中可以感受他對他所熟悉的一山一水,一石一草具有天然的情感和眷念,在如今社會趨于現代化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擁有這份情感的人和能將這種情感很優美地展示出來的作品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其次,他能以新金陵畫派為基點,對中國繪畫傳統作進一步的探究和擷取,尤其是對石濤的畫法有所心得,那縱肆排戛的筆墨語言和富有意味的墨點皆能為他所吸取,加以自如地運用,盡管在某些方面并不完全是成功的(如“點法”有的地方顯得平均),但能從傳統中、從生活體驗中悟得新的體驗表現方式,這就是推進,就是對新金陵畫派的一種拓展,這里我想強調的是,雖然宋新江與新金陵畫派結下不解之緣,但從他自身氣質中去尋求與之相通的筆墨形態。宋新江的山水作品中包含著一種與其他畫家有別的氣質因素——純樸、篤實,在我看來,宋新江如努力將這一氣質因素保持住并形諸于筆墨,且能從傳統中進一步獲得與之匹配的審美資源,從而豐富和鞏固這一氣質,這樣就離自己的風格確立不太遠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新江置身于新金陵畫壇,這一方面固然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另一方面則亦是一種“語境”的包圍,使不少人認為當今繪畫精華皆集萃于此——其實,一個真正要想有所作為的畫家,必須能跳出這一“語境”包圍,才能識別中國文化和傳統的真面目、真精神,從而開辟出新的審美境界。不知宋新江先生以為如何? (作者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美術理論家。)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