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丁濤 披閱宋新江的中國山水畫作品,給人以清新、閑逸、了無塵埃之感。作者注意于駕馭點、線、面、筆、墨、水,通過情感的剪裁,將眼中的真實山水景觀轉化為心中的山水意象,使主客觀融匯一統,推出了富于生機、播揚詩韻的藝術作品,可喜可賀! 盡管筆者沒有必要背于事實地來贊頌宋氏筆下的畫作已臻完美,但是有一點卻不可不加以肯定,在山水畫圖式的建構中,作者藝術語言個性化的探索顯見日趨明朗:靠有機的點皴線織來塑造形象,靠潤澤的水墨渲染來鋪排景境,氛圍根于江南,“水墨淋漓嶂猶濕”,“點點滴滴皆傳情”。 新江的山水畫在繁華的畫苑中,正在開辟自身擯除媚俗的水墨新天地。雖然其所耕耘的作品還不可避免地存在約略可感的師承痕跡、程式烙印,然而作者的誠實探索、真情揮灑,卻往往激發欣賞者的情感共鳴,使人漠視不足,而取賞心悅目之效。想來石濤《畫語錄》在《絪緼章》中的話語,對宋新江的創作產生了激勵作用:“不可雕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牽連,不可脫節,不可無理。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毖藢嵺`,宋氏筆下成功的作品,才可能給人以大氣、壯氣、生氣、逸氣、人文氣、書卷氣的審美感染和精神熏陶。 他的作品,面貌大致可分為豐、簡兩類,不妨用“大宴”與“簡餐”作比喻。無論豐盛或簡約,作品都有那么一種情之所系、自然寫就的特色,都有那么一種寄寓情懷、氣舒神韻的韻致。簡約的作品如《月上柳梢頭》,用滋潤的筆墨,打造出幽美、悠美、清美的境界;又如《漁家樂》,水墨恣肆、妙趣橫生,開闊的景境,讓船上的漁民們盡享取魚之樂。再說豐盛的作品,一如另一幅《漁家樂》,層層渲染、點皴反復,構成則似寬銀幕鏡頭:大片的水紋與眾多橫向展開的漁船、與白墻比鄰的村舍、與茂密的叢樹、與起伏的山巒、與暢行的白云等,在筆墨的運變中,織成了圖勢欣然、類似交響樂的畫幅。他如《棲霞秋色》,則是為數不多、頗具裝飾效果的意筆作品。置陣布勢有云蒸霞蔚之感,在墨與色、虛與實、點與線、面與體等各種相反相成關系的處理上,不難看出作者的匠心和對形式美法則的運用力度。如果將宋新江的作品此幅與彼幅聯系起來觀照,我們會發現,作者對圖式的調遣、擇定,是力求相異而回避雷同的,盡管這種“力求”難度顯然,而新江卻是迎難而上。因此筆者深信,這位善于學習思考、勤于筆墨實踐的畫家,在他所摯愛的山水創作中,定會不斷提高、不斷精進,而將勝出于畫壇。 (作者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應天學院藝術系主任,美術理論家。)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