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編者按:11月19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旅廳、江蘇省文聯共同主辦的“翰墨華章——2024•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在南京開幕。展覽用筆墨寄情祖國的輝煌成就,展出100件入展作品,其中包括典藏作品10件、收藏作品10件,體現美術工作者們以翰墨丹青為媒,以時代生活為介,厚植文化根基,描繪山河壯麗,歲月崢嶸。展覽期間,省評協聯合省書畫院邀請美術家、評論家深入文藝現場,撰寫評論文章。也歡迎廣大美術、評論愛好者觀展、來稿。 筆墨蘊深情 多元繪時代 ——淺析“翰墨華章:2024·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 文 | 程萬里 2024年11月19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美術館、江蘇省書畫院聯合承辦的“翰墨華章——2024·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于古城南京拉開帷幕。作為國內美術展覽品牌盛會,自2005年創辦以來,“百家金陵”畫展以其鮮明主題、多樣形式、時代氣息,推出眾多映現時代、富含特色的精品力作。此次畫展不僅是當前中國畫創新風貌的集中展示,更呈現出國畫家們關注生活、服務社會、細心匠作的藝術理念,凸顯了中國畫在時代語境中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重要使命。
盧萬華廣東每天的故事230cm×190cm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本次展覽立足時代,在題材內容上貼近生活,彰顯時代發展變化,在審美意趣上植根于中華文化傳統,彰顯民族文化自信。映現時代、塑造形象、彰顯文化,不僅僅是題材形式的變化,而主要指在精神內涵上的整合與統一,可以看作為感知接受的視覺體系中的一個完整而獨立的概念。視覺形象在“形”層面的差異取決于“形”背后“質”的不同,而這種“質”又關涉到思維習慣、價值體系和文化觀念。從視覺形象為出發點,進而從“物”推及到“人”的考察。這是一個“建構”和“解構”矛盾的辯證發展的過程,它不是一種結果和現象,而是過程中“直指人心”的審美體驗和功用上契合需要的滿足。隨著祖國的強大,民族文化自信的構建與傳播,可以發現描繪大國風范的社會情景與自然景象的畫面構成都傳遞著創作者內心的喜悅與自信,講述自我眼中自豪的“中國故事”。“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地設想它們所屬時代的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品最后的解釋,也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例如,盧萬華的《每天的故事》聚焦城市環衛工人的日常工作,通過細膩的工筆畫技法,將環衛工人默默奉獻的身影表現得生動感人,喚起了觀眾對勞動者的尊重和關懷。源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反映出畫家所具有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是新時代藝術家對人民深切關注與真摯情感的具象化表達。
陳亮宇湖北午后220cm×180cm 中國畫是一種傳統的繪畫形式,以“氣韻”為準繩,不僅追求著視覺空間的物化形態,更追求著精神層面的審美關照,去承載著獨有的文化場域內的秩序與和諧。事實上,藝術家們都具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道事藝”,而不是“以技事藝”。以“道”的精神去統攝表達技藝,超越純粹的技術層面,“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用心靈的眼睛來體驗時間的延伸,從上而下,由近而遠地感知空間的存在,即所謂的“澄懷味象”或“澄懷觀道”??梢钥吹剑嬚怪械膰嫾覀冊趧撟髦兴茉斓母黝愋蜗蟛⒎呛唵蔚貙ψ匀晃锵蟮倪€原,而是在時代背景下將傳統文化體系和時代文化主題各類元素衍化為視覺符號。由此可見,“翰墨華章”展覽不僅僅是創作主體的自我藝術升華與表現,也是對新時代社會文化語境中的使命給予的思考與引導。其中“真實性”占據了最為主要的位置,有了“真實性”的依據,在向“繪畫性”轉變之時,由于表現手段有所變化,內容與形式都呈現出新的解釋維度,但其象征性與指向性依然“真實”存在,這也是畫展的“形象”為什么能夠打動人,因為其所展示的形象有血有肉,仿若是身邊的那個人,真實、可信、可愛、溫暖,從而構建出在生活經驗中激起的能夠產生內在情感共鳴的高度,引導觀者去感受畫面之下深藏的內涵與意義。如陳亮宇的《午后》,通過對居家生活這一日常切面的描繪,巧妙地折射出當代社會的和諧安定。畫展中的諸多作品憑借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與詩意呈現,豐富了當代中國畫的藝術內涵,在促進藝術與社會相互交融、藝術家與觀眾心靈共鳴等方面貢獻了獨特力量。黃勇的《清秋月影》則通過描繪江漢平原的秋夜水塘景色,抒發了濃厚的鄉愁與自然情懷。參展藝術家通過精湛的技藝,將自然之象轉化為藝術之象,使觀者在畫作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與韻味,體會人與自然共生的獨特意境。對于造型而言,美觀和愉悅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之一,但通過觀看、理解、重構的在場方式——與現實事物的映射去探尋那些不在場的“價值”或“存在”的理由,甚至涉及更廣泛的主題和意蘊,才是最終目標。與之相契合,展覽的目的,就是完成藝術完整過程,從創作到接受。觀者的接受過程就是對繪畫作品的再創造過程,也是繪畫作品得以真正實現的過程。“翰墨華章”展覽不僅是對觀眾的獻禮,也是呼應時代審美的需求,力圖實現觀者在視覺與心靈層面的雙向收獲。“繪畫藝術始終與人民群眾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關注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繪畫藝術發展的根本方向。”
黃勇湖北清秋月影220cm×190cm 概言之,“翰墨華章——2024·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借由人民性、社會性、自然性與多元性的多維呈現,昭顯出中國美術家對祖國及人民的拳拳深情,展現出他們藝術創作的創新精神與卓異才華。此畫展宛如一幅在新時代廣袤大地上徐徐鋪展的丹青長卷,銘刻著時代的更迭與發展軌跡,繪就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追尋。它既有力推動了中國當代美術事業的繁榮,又為觀者呈上一場難能可貴的藝術盛宴,帶來一場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恰如古人云:“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此次畫展于詩意筆墨的縱橫間,蘊含著動人心魄之力,引領觀者于藝術中品咂人生況味,于美的沉醉里體悟時代脈搏。 作者簡介 程萬里,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