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9來源:江蘇文藝網 |
編者按:11月29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初評展暨江蘇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極具地域特色、角逐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的110多件(套)藝術精品,同時特邀20位江蘇優秀民間工藝美術家的50件(套)經典作品同期展出。作品以精湛的技藝,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了我國民間工藝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體現了民間藝術家們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不懈追求。展覽期間,省評協邀請藝術理論家深入展覽現場,撰寫評論文章。 第十七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展印象 文 | 長北 因為年事漸高,作為民藝出身的學者,我有幾年沒看民藝展了。這屆展覽,學生參與主事,誠望我看展后寫篇評論,我理應支持,于是,11月29日,我參加了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等承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初評展暨江蘇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開幕式。開幕式后,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欒開印博士陪我看展直到黃昏。 此屆展覽,共展出作品110多件(套),另設大廳,展出江蘇省工藝美術家作品50件(套),可以說是琳瑯滿目,不遑列舉。這篇短文里,且容我挑選不同地區、不同門類的幾件作品略加評論。
圖1 山東面塑
圖2 陜西花饃 此展中,我看到年年在中國工美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委會看到的陜西、山東(圖1)、江蘇、湖北面塑,有的霸悍有的文雅有的憨頑,地方風味十足,真好!陜西的花饃(圖2),顯然比以往展品增添了花色,而鄉土風味未改,我百看不厭;陜西的剪紙(圖3),受庫淑蘭剪紙影響,庫淑蘭已經駕鶴西去,其剪紙精華則代代相傳。山西皮影(圖4)鄉土味十足,卻從活動的皮影戲中走出,成為墻上畫框內的美麗圖畫。如果說民藝有創新,我以為,這正是創新,是不失鄉土風味的守正創新,而不是丟棄傳統的創新。“守正創新”,是我們要大力弘揚和提倡的。
圖3 陜西剪紙
圖4 山西皮影 展覽中,我見到一些民藝家長期創作,功力深厚,作品帶上了某種“特藝”色彩,卻仍然不失民藝風味。如陳旭輝水晶雕《百年好合》(圖5),雕成后故意噴砂成亞光效果,而于花芯頂部拋光,于是,百合花分外含蓄動人,百合頂部的花藥閃亮竟如鉆石!巧用對比之形式法則,以一枝花勝多多許,這正是作品高明之處。南京江寧猛犸牙雕《撒網》(圖6)是一件高難度、可以劃歸“特藝”的民藝作品,那人、那繩、那網為一塊整牙雕成,下刀稍有不慎,就會繩斷網破,前功盡棄!然而,作者卻雕到漁翁體態自然,與漁網虛實呼應,整件作品有大小,有主賓,底座不用無關主題的繁冗雕飾,而以奔騰的浪花凸顯撒網的緊張氣氛。可見,無論功簡功繁,只要把握藝術的形式規律,就能出好作品。此展中,我還喜歡湖南菊花石雕《蟹肥時節又逢君》(圖7),好就好在:不濫施工巧而能把握虛與實、粗放與細致的對比,不足在:名字“文雅”了一些,更不足在:湖南菊花石開采過濫,石頭里再沒有了閃白閃亮的天然菊花紋!
圖5 江蘇陳旭輝《百年好合》
圖6 南京江寧牙雕《撒網》
圖7 湖南菊花石雕《蟹肥時節又逢君》 值得指出的是,一些民藝家作品打上了濃厚的學院派色彩。學院派作品并非不好,卻另有展出場地;民藝家作品一旦沒有了“民藝味”,勢必面臨被剔出民藝家的危險。這“民藝味”,筆者三十年前便在中國工美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委會上總結為:群體的參與性、工藝的程式性、造型的裝飾性、布景的象征性、抒情的自由性、題材的穩定性。此觀點,筆者曾陸續寫在論文和專著之中。(見于筆者《揚州磚雕藝術初探》,載于《揚州師院學報》1994年2期;《揚州建筑雕飾藝術》,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揚州磚雕藝術欣賞》,收入李綿璐主編《有形與無形——中國民間文化藝術論集》,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與特種工藝美術作品相比,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常常不備姓名,作者常常并沒有經過科班訓練,而是從小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剪花樣、捏泥人等長大;與學院派作品相比,民間工藝美術作品重視的,不是寫實,而是略形傳神;不是創新性,而恰恰是泥土性、傳承性。 我國民間工藝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人說山花爛漫,就是因為自然狀態下的山花比瓶花有著更為旺盛的生命力。希望民藝家們將“根”更深地扎在民間,汲取那些最有泥土芳香的題材,創作出最土、最有當地味、民族味的民間美術作品。 作者簡介 長北(1944-),本名張燕,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工美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委會學術委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漆藝分會顧問,原江蘇省非遺評審委員,出版著作30余種,發表論文等400余篇,專著獲得山花獎等國家級獎4次,省獎7次以上。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