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藝術家周京新的創作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戲劇人物;一類是都市水墨。雖然在眼下的藝術市場上,他的前一類作品更好買,但從藝術史的角度看,我覺得他的后一類作品更有創意與個性,也更有藝術價值。 周京新對寫意人物的迷戀在上大學時就顯露出來了,有意思的是,雖然他為鉆研寫意人物花了不少心力,吃了不少苦頭,可當時他在這方面的收獲并不大,而他在課堂上輕輕松松畫出的工筆人物《水滸組畫》卻意外地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上獲得了銀獎。此后,他一發而不可收,又畫了工筆人物《揚州八怪》、《竹林七賢》、《西游記》等作品,這使他不但名聲大振,還自然而然地被人們劃在了當代優秀工筆畫家的行列內。 面對不期而至的榮譽,周京新顯得異常的冷靜和清醒。出于要圓寫意之夢的想法,他最終還是抵擋住了來自工筆畫成果的誘惑,回到了變幻莫測的寫意世界。毫無疑問,放棄眼前的成功,選擇新的藝術道路,這對他既是一種冒險,也是一種挑戰。 周京新的現代水墨人物出現在畫壇并引起人們關注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但他此前卻為此做過必要的鋪墊。據他本人介紹,他在全身心投入寫意人物領域時,感到最大的問題是,雖然傳統水墨在藝術表現上達到了極高的境界,但它在面對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與現代人物時,總是顯得力不從心。為了將傳統純正的水墨精神比較準確地演繹到現代生活與現代人物表現上,他在正式著手畫現代人物前,曾花了相當多的時間畫少數民族。在他看來,這種選擇是他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一種通道。1985年,他受南京藝術學院委派到新疆任教時,曾用毛筆與宣紙畫了一批少數民族人物寫生,這批作品以線條的表現為主,略加墨色皴染,可算是西方寫實風格與傳統寫意神韻的結合。后來因感到此種畫法并不太適應表達現代人物,且個人風格不太突出,所以他沒有繼續畫下去。到了90年代初,他轉而以云貴少數民族為表現對象,畫了一批水墨寫意人物創作。由于深受西南地區特有的豐潤氣候和衣著服飾的啟示,也由于深受法國雕塑大師羅丹和瑞典雕塑大師彼得森作品的啟示,周京新一改傳統水墨畫以線條勾勒為主、色墨填染為輔的表現程式,開始以大面積的“沒骨”式的寫意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結構。周京新私下里將這種畫法稱為“水墨雕塑”,因為他在進行新的藝術表現時,其目標就是“使造型呈現筆墨化,使筆墨具有雕塑感”。應該說,這種畫法不但適宜于表現現代水墨畫人的豐富性、鮮活性、易變性和多樣性,而且容易呈現出筆意縱橫、墨味盎然、渾厚華滋的韻味。在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之后,周京新終于把創作的注意力放在了現代都市人物上。 周京新近作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由他身邊的人物原形演變而來,但為了突出現代人的特殊精神狀態,同時突出筆墨自身的表現價值,他從不以機械寫實的模式處理對象,而是根據自己對人物原形的獨特理解進行夸張性的描寫。其成功之處是,一方面,他在傳統意象造型的基礎上適度地融進了西方素描的因素,結果形成了自己的造型特點;另一方面,他又在傳統沒骨畫法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套與自己的造型方式很吻合的新筆墨表現手法,并將其融入到造型、構圖、空間等等藝術語言表現因素中。只要我們將他的新作與傳統、現代的人物畫進行比較性的研究,就會發現他的創造性所在。在一篇不太長的文章中,周京新這樣寫道:“將‘畫’冠之‘寫’,算是中國畫的一大講究,落實在水墨人物畫上,則顯現出它既有‘大利’,又有‘大疑’的難纏勁兒。也許是人物畫的‘現代造型觀念’與‘老寫’總是頂牛夾生地相處不好;也許是充斥畫壇的洋腔洋調與‘老寫’言語不通,話不投機;也許……。然而,處來處去,我還是覺得‘老寫’實在是英明而寬厚的高手,一旦與它親近了,它能讓你脫胎換骨,大獲益處。所謂大疑大悟者也?!保?) 周京新的都市水墨人物,不僅形神兼備,而且具有寫意的趣味,這無疑開創了一條水墨表現的新路子。相信其影響會越來越大。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