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7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賀萬里 告知我的寫作計劃之后,我就問起周京新有沒有畫揚州園林的作品。周京新教授很熱心地提供了圖片。他說“揚州的園子我很喜歡,記得也畫過,不過現在哪些畫的是揚州某處園林已經辨不清……”??戳俗髌穲D片,題款“2006年京新畫”。那年暮春時節,正是周京新與曹意強、王遠等省內音樂美術專家專程來揚州調研商討省藝術類職稱改革事宜之際,當時我陪同周曹幾位一同游覽了個園等幾處揚州園林?;蛟S這批作品正是這個出行的收獲? 我曾經和幾位愛好收藏的老板談起應該收藏什么樣畫家的作品,概言之,就是要收藏那些在畫史上有位置的畫家或有潛力在藝術史上能夠占據一席之地的畫家精品。周京新就屬于在當代中國美術史上有位置的畫家之一。只要我們看一看當代媒體刊發的諸多人物畫家的作品,以及眾多學習人物畫的畢業與待畢業的研究生的作品,就可以感受到,有多少人受到過周京新的影響!這個影響不僅僅是樣式上的,而且是觀念上的,即以墨法代筆法。 周京新首先是以人物畫樣式上的獨特變法而聞名當代畫壇的。他的畫法,實際上是將過去水墨人物畫的骨法用筆為主,轉換為以墨法塑形為主,而在骨子里,他的墨法,仍然是以用筆為主,以造型為底的,因此,他的人物畫在表現出濃郁的水墨韻味之際,又展現出對描繪對象觀察與刻劃的深刻性,從而體現出強烈的學院氣息。對于周京新的人物畫法,記得劉偉冬與周京新的一本對話錄中,曾提出了“水墨雕塑”的說法,強調的是周京新人物畫在墨法與造型上統一所帶來的審美效果,此之效果,可以名之為“墨相”。不過,我以為,“水墨雕塑”一說,如對于周京新的繪畫中的“墨相”所體現出來的扎實的造型意味,即以墨法來塑形達意而言,尚可適之,若聯系到雕塑的立體空間表達,則不為當。周京新的作品,通篇仍然是以寫意筆法貫墨法,以平面構成意識度物象,從而體現出強烈的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氣息。 這一點,在他近幾年的園林小品中表現得相當明顯。 周京新在人物畫墨法創造上的自信,轉而被他用到花鳥畫和山水園林。當我2004年去杭州觀摩第十屆全國美展時,看到了周京新的《羽琳瑯》,讓我一陣驚喜,有了一股異樣的審美感受:原來花鳥也可以這么做。而當杭州等地一批批畫家熱衷于用傳統的用筆用墨為主的塑形之法去畫園林的時候,周京新的水墨園林作品又一次帶給我們異樣的審美感受,原來園林也可以這么畫! 其實在這之前,周京新帶給我們的驚奇還有一批更加潑辣的潑墨表現齊魯大地那樣的丘陵山戀行云等大地景觀的作品,如他于2003年所畫的《路》系列,那無古無今、無象無線、潑墨淋漓、天地混沌的水墨大氣象,讓我們久被束縛的山水畫表現思路,再一次解放開來。與杭州一樣,南京、揚州、蘇州的古典園林遺存也比較多。從2004年開始,周京新興趣更多地轉向了園林題材。2006年的園林作品,對墨相的表達與對景物的刻劃相互融通得更加自如了?!秷@林》之二,這幅作品,讓我想起了揚州汪氏小苑的后花園和船廳景象。作品以一片假山為主體,山腰處有一顆枝葉繁茂的春樹與假山一同形成溢出畫外的上升之勢。山石下部披著層層青草藤蘿,以淡淡的墨相漬筆相間堆出,形成離心放射狀的扇形,與上部樹葉的放射狀的扇形一道,在濃重的山石勾勒和樓閣亭臺的補景之下,構成了形的整與松、墨法上的狀物與無物、墨相上的實與虛的融和互補。其他如《園林》之十二、十四圖同樣有此墨相運用上的妙諦。 中國畫論稱墨分五彩,故而古代畫家往往重墨輕色,“墨團團里天地寬”。不過古人重墨,尚更多地看重其筆法為主的寫意表現力,而觀周京新園林作品,你就會體會到周京新舍“筆線”而取“墨相”的妙絕之處。在水、墨、紙、筆之間的碰撞融通過程中形成的“墨相”,其中有象,其中有道,其中有情。情者,對揚州園林、對中國園林的嘆賞、敬慕與感受也。 觀周京新園林系列,其水墨與造型的融通,已經形成了燦然五彩的韻味,深合自然宇宙的造物之道,更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之道。 二○○九年九月二十七日周日晨起即興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