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1-01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丁飛 今歲重陽,我登門拜訪了深居簡出,澹泊自守的江蘇省國畫院著名畫家尚君礪先生。我們幾未寒暄,即進入了談話的正題。我向先生請教了“金陵畫派畫風”的淵源和特色等問題,尚先生的回答至今仍令我思考和回味。 也許因為尚君礪先生有著漫長的藝術經歷,今回首,先生明顯有些激動而不平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尚先生為毛主席紀念堂建成即將開放繪就《大渡橋橫》、《遵義頌》巨制,當時,能赴京與李可染、關山月、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同在創作組中進行藝術創作,至今仍使他難以忘卻。 此后,尚君礪先生深入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福建、安徽、山東等地采風寫生,創作完成了《漓江遠眺》、《云漫太華》、《陽朔勝景》、《雁蕩印象》、《九寨飛瀑》、《大江飛渡》、《遵義朝暉》和《華西巨變》等一批佳作,我對尚先生的這批山水畫作品過去有過零星的拜讀,他似乎有意在形成一種風格,可以斷言他在有意識地用寫實性的皴法表現大自然的天然肌理,這恰恰將靈山秀水與筆墨間的距離化解而融合了。 在談話的間隙,我注意到他的畫板上一張未及畫完的山水,可以看出是“秦淮風光”,以南京秦淮河入畫的作品十分可喜,也為罕見。真不知曉尚君礪先生何以有此創造?尚先生一語道破:“畫貴由己!” 誠然,尚先生以獨特的視角,敢為人所不為,以自己生活環境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情感。 尚君礪先生的“秦淮風光”以橫式構圖,濃縮十里秦淮兩岸景物,但見畫中亭臺樓閣,宮殿館堂,煙嵐浮動,燕歸白鷺的民俗風情與秦淮流韻,在筆墨表現手法上多用點皴勾染,細筆畫出古橋、房舍、林木和人物,有繁簡焦濕濃淡的變化,使賞者可敬可嘆,擊掌稱善!這種不凡的才情鑄就了其在金陵畫壇的地位,被推崇為“金陵山水八大名家”之一。 2001年初冬金陵紫金山麓清越軒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