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來源:章劍華人文空間 |
前不久,“山河萬象——薛亮中國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我因有其他活動安排,沒能進京觀展。這幾天,該展在省現代美術館辦回顧展。在前往觀展欣賞其作品時,我的腦海里閃現出一個詞:“想象現實”。 這個詞出自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書中提出:到了大約7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些屬于“智人”的生物。智人發明了許許多多的“想象現實”,也因而發展出許許多多的“行為模式”,如:法律、制度、道德、禮儀、藝術等等。簡而言之,人類與其他動物相比,有一個特殊本領,就是有想象力,能夠想象出一些地球上、現實中本來沒有的東西,并將之變為現實。 薛亮的藝術作品就是一種“想象現實”。 一曰想象之形。山水是地球上的“客觀現實”,而薛亮的山水畫,是他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而創作出來的,即把山山水水的原本造型,或抬升,或降低,或推遠,或拉近,或放大,或縮小,重新造型,重新構圖,并置于不同的時空中,進行幾何化的改造、抽象化的概括、藝術化的夸張、觀念化的表達,形成全新的圖式,完成他所想象的、非客觀現實的“現實圖景”,如《太行峰高倚天立》《華岳春暉》等作品,似像非像、似實非實,給觀者帶來異樣的奇妙感、幻覺感和時空感。 二曰想象之色。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色彩的,而薛亮不滿足于它們的亮度,于是發揮自己的想象,把它調亮再調亮、透明再透明、加深再加深。這樣,在他的筆下,赤橙黃綠青藍紫,猶持彩練當空舞,形成了薛亮之“亮色”,進而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和沖擊力,如《湖山醉秋》《太行秋紅》《云幻嵐影圖》等作品,絢麗多彩,奇駿爛漫,正所謂“色彩繽紛滿世間,秋來萬物換新顏”。 三曰想象之境。其實,薛亮山水畫的最大“亮點”,并不在于他的造型、構圖和色彩,而是他在畫中所營造的意境。如《薄暮月初升》以現代人的視角,用全新的視覺語言,營造出靜穆、純粹、幽邃的意境,不僅呈現出令人陶醉的景象,而且為觀者提供了全新的心靈居所、情感依托和審美體驗。 在我看來,薛亮的《山河萬象》,就是“想象的現實”,給我們構造了“想象山水”的新圖景,讓我們領略到“客觀現實”之外的另一個“虛擬藝術世界”。 這也可以稱之為“藝術的元宇宙”。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