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04-03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朱恩芹 如今參觀中國畫展覽,發現工筆畫越來越少了。有圈內人士說,如今藝術品走上市場,寫意畫一天可畫若干張,特別是參加筆會之類的活動,現場揮毫,十幾分種便可完成一張,既瀟灑,效率又高。而工筆畫,需要精雕細刻,一幅畫往往要“磨”上幾天,誰還愿意搞?其實,目前鐘情工筆畫的大有人在,著名畫家陳修范女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陳修范1934年出生于南京,為著名畫家陳之佛教授之女。她自幼得其父親教誨,并耳濡目染,心摹手追,打下了扎實的繪畫基礎,蘊育了高雅的藝術素養。1955年,陳修范畢業于華東藝專。因其畢業時創作的一幅人物畫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選中,故被調入上海人美,先后搞過連環畫創作和美術編輯。后又調至江蘇人民出版社。 在出版社工作的這段時間里,她雖然創作不多,但卻得以接觸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和理論文章,眼界大開。1978年,進入江蘇省國畫院,專業從事中國畫的創作和研究,主攻工筆花鳥。 陳修范女士的創作態度非常認真,她認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來。由于其家學淵源,學畫刻苦,基礎扎實,加之學養深厚,因此,她的工筆花鳥畫精妙傳神,格高氣清,風韻天成。她應邀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所作松鷹圖,在圓形構圖上,其松樹枝干虬勁蒼老,松葉充滿生機;數葉紅楓與墨綠色的松針相映成趣,使畫面顯得朝氣蓬勃;松干上,一只白鷹回首遠眺,目光如炬。作品既有傳統工筆花鳥畫刻畫細膩、構圖精巧的特色,又有作者意境深邃、清新明快的個人風格。 縱觀陳修范女士的工筆花鳥,人們不難體味到蘊含其中的深厚的傳統功力與素養,但其作品題材、風格與技法上,又不囿于傳統。如多樣化的題材、運用自如的積水法、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等,都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陳修范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長。她不僅致力于工筆花鳥畫的創作與研究,還主持成立省花鳥畫研究會,以展覽觀摩、理論研討等形式,吸引了更多的畫家為繁榮中國花鳥畫而辛勤耕耘。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