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4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用這樣的題目敘述曉光,并不僅僅以貌取人。他的性格,他的畫筆,也無不是如此。文如其人,畫何嘗不如其人呢! 今年四十五歲的曉光,河北滄州人。他的青少年時代在北京、東北和山東度過,那里有他的啟蒙師長,有他樂于攀游的長白山和沂蒙山。他的雄樸的畫筆和他壯實的體魄一樣,都是在北方奠定的基礎。 然而,在他學業的關鍵時刻,卻來到了大江南岸的古都——石頭城。那是他三十五歲的時候——進修于江蘇畫院,并拜師亞明門下。兩年后,他調入畫院,走上了專業創作的道路。 曉光屬于畫壇的“苦學派”,這一名詞借用于李可染先生。李老曾說:“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個苦學派?!睍怨馐遣慌驴嗟?,他始終并舉著傳統和造化,不放過任何機會。記得有一年,徐邦達到南京小住,曉光知道了,再三托我引見,向這位研究傳統的大師討教了好幾個小時。他臨摹過不少風骨勁健、筆墨嚴謹的宋畫,還苦苦尋求元人蒼茫雅秀的神韻,包括現在老師的筆趣,他也琢磨不止。我看過他幾本厚厚的寫生稿,那里記載著他辛勞奔走的足跡,魯、川、貴、湘、皖、蘇。是那樣認真,是那樣實在。 曉光的畫,處于寫實與寫意之間。所畫大都有實境,而著筆偏于豪放隨意。所作高山大川為多,近年更有了抒情小品。粗獷而直率的個性,對其畫風的影響是固然的。當我面對他筆下的高山大木,就會自然想到他的形象。盡管如此,他現在的畫風仍然應該說是江蘇的了。給其影響最大的是亞明,那種闊筆飛掃稍事鉤勒的簡放作風,那種大膽施水造就淋漓境界的手法,大都來源于亞明。亞明是奇逸的,他則表現為樸率。 去年,遼寧美術出版社為曉光出版了山水畫集,今年,他又在南京十竹齋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他開始引起畫壇的關注。他說:“這是第一步,我又有了新的起點?!彼奶崳屓擞行判牡却男鲁删?。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