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9來源: 李向偉 |
李向偉 初識湯知辛,始于他的國畫藝術。他的作品融匯著深厚的傳統、豐富的生活和執著的情感,令人耳目一新。在他的作品中,山林清韻,煙云舒卷,溪泉潺湲,流經田野、農莊,他以淡雅或厚重的筆墨,營造出遠離喧囂、滌盡凡塵的寧靜世界,有如月光下的詩境,恬然清淡,意境悠遠。畫者把那份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寓于山水之間,在內斂含蓄的氣質中抒發出雅靜、清遠、幽深、綺麗的韻味。 知辛祖籍山東,生于南京,其秉性中兼有北人的敦厚與南人的清秀,所以青山逶迤、綠水迢迢、桃花溪流是他作品中常見的題材。若按米芾評董源之語,可謂“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其作品風格意境蘊藉,自有一種可親、可近、可游、可居的藝術魅力。江南山水畫素以韻取勝,韻在于趣味,在于神釆,在于畫中恰如其分的法和技。就技法而言,知辛使用最多的是積墨之法——層層點厾、遍遍敷染,他將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大自然的深愛積淀于筆端,將傳統勾、皴、擦、點、染相輔相成,達于極致之境。 他用精湛的筆墨技巧和與眾不同的繪畫語言,賦予作品以生活情趣與生動的氣韻;短筆點厾、勾斫、搭接,輔以層次豐富的皴擦點染,把古人的積墨法運用到畫家自我營建的山石結構中,形成了筆墨源自傳統而景象源自寫生的圖式,這也是很多畫家追求的推陳出新的思路。吾觀知辛近作,看到他對中國山水畫傳統又有了更為深入的探求和系統的把握,并將其融于筆端,大大拓寬了他的視野。如果說,金陵畫派的傳統為他的創作奠定了重要的框架結構的話,那么變化萬端的大自然則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源頭活水,使他的作品增添了更為醇厚的內蘊和神采,他也由此走出先師的境域,從而在博綜古人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山鄉秋妍》江南山水素以明媚秀美著稱,因此在整體布局上,知辛的作品講究情景交融、曲折縈回的水色淋漓、草木茂盛山水呼應,營造了一派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的清麗畫卷,他的作品中展現的山水組合形式,在源于自然的基礎上別具一格,精心營造,避免了倪云林遠山近水兩段式和董其昌遠山中水近坡樹三段式的單調,自有一番“湯家山水”的獨特意韻 正如知辛所說:“創作還是由自己內在情感決定的,我比較偏愛江南太湖一帶的田園景象,它有一種特別的美。同時,我感覺自己也比較適合表現這類題材。繪畫作品最終還是要給人欣賞的,藝術不是孤立的孤芳自賞、閉門造車,將自己的感受通過創作實踐表達到畫面上,最終是要打動、感染人的。”觀知辛筆下的山水畫作品,總能讓我想到那首記憶幽深的詩句“月光映襯著老樹枝椏,墨色如水灑在江南人家,青石板街上,留下多少朱砂,卻再也沒有你眼中剎那的芳華”。筆者相信,知辛以此為新的起點,只要接續堅守潛心、精心、恒心之精神,秉持匠心、文心交融之理念,以他執著的美學追求和勤奮的藝術實踐,定能在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取得其不容忽視的藝術地位。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