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來源:中國文藝網 |
“如畫”是西方風景畫的重要概念,形容客觀的一切現實事物之美,即“像畫或適宜入畫的”。18世紀,英國出現了被譽為“如畫”的自然審美風尚。它的確切含義是美麗的自然風光,看起來就像風景畫一樣,理論家普萊斯將“如畫”定義為介于美與崇高之間的美學范疇,因為“如畫”既具有崇高之偉大、力量之強大的美學特征,又具有優美的光滑、對稱、和諧的審美特征,從而在崇高與美麗間顯示出粗陋、變異、不規則與衰朽破敗的中和。這些審美特征是建立在自然界事物成長與流逝的基礎上的,而呈現這些審美情感的自然風景則被視為“如畫”。 陸慶龍風景畫顯然傾向于“如畫”的設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觀者簡單地使用“如畫”這個概念觀看他的新作時,那么觀者的感受與理解需要不斷地修正這個概念,甚至加以改造這個西方“如畫”的概念所指稱的審美情緒與情感。譬如畫面出現的當代趣味,沉靜與纖塵不染的氣質,詩與遠方的情緒,更加符合中國文化特有詩意與禪意。陸慶龍的作品總體方向是明朗的,即通過描繪熟悉的家鄉風景和一些寫生風景,如淮北田園、江北雪景、西北山區和高原地貌等。畫家在畫面上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天與水的作為留白的暗示,構圖的抽象性,強調線性框架,輪廓的清晰性與質感的豐富性,心平氣和氣的精密感,畫面整體作品對視覺真實的追求,但是這個真實是理想空間的逼真幻象,其空間的靜止感、純凈波瀾不起,展現出空靈而夢幻的一面。作者對光的精微的洞察力與處理功夫,顯示出作者內心深處對于鄉土風景所象征的理想與思想的追求。 陸慶龍對歐洲巴比松畫派、康斯泰博爾、庫爾貝都有學習,他的作品帶有浪漫主義風格的敘事特點。他不僅有對自然的精細觀察,還與略顯夸張和富有表現力的繪畫手段結合,用稠厚的油畫顏料模擬、塑造田野物象那種的粗糙的,裸露的,野性的生命。畫家處理畫面的調性嫻熟,充分發揮油畫色彩特性,絢爛而沉穩的色彩系列呈現強烈的色彩表現力。另一方面,他組織造型細節、對質感、對形態的深入描繪,組織和概括實體嘈雜的細節,同時將質地細節秩序化,剛好控制在裝飾性圖案和寫實紋理之間,將細節盡量地控制在整體描繪當中,讓細節質感都概括到完整塊面當中,形成了輪廓簡化而內容豐富的塊面內部。從某種意義上說,畫家把與寫實主義對立的抽象圖案的設計協調起來。 隨著畫家的創作閱歷的豐富,他的作品追求內在的沉郁意義,筆跡斑斑的質地感的鄉土意義的展露,闡述他的鄉土敘事,鄉土的樣態與鄉土的本質?;幢钡耐恋乇旧淼呢汃ぁ⒇S饒、荒蠻、沉寂、喧鬧,土壤的覆蓋植物,沒有修飾的土路形狀,鄉野物體的野性表達。這樣土地是最古老的精神的呈現,也是富有性格的,一條土路亙古洪荒,滄桑流年,生命的各種痕跡都在畫面里面呈現出來,無法了解那些伸向遠方的土路,是怎樣被踩踏,要到達那里,曾經經歷了什么。土地的地貌特征產生了一種強烈感染力,形成了重要的審美與象征意味。 畫家有著深沉的鄉土情懷,他熟悉鄉土的一切,理解土地在鄉村意味著什么,因此這些土地在陸慶龍的作品里擔任重要角色。土地太普通了,但又是萬物的母親,我們當然也在其中。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土地被視為神圣的存在,人們常常通過祭祀等方式表達對土地的敬畏和感激。在現實層面,土地從來都是國家民族基礎和財富。而對社會和普通鄉人而言,費孝通先生說,“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只有直接有賴于泥土的生活才會像植物一般地在一個地方生下根,這些生了根在一個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長的時間中,從容地去摸熟每個人的生活,像母親對于她的兒女一般”。陸慶龍的創作顯然觸及到中國鄉土的普通勞動者安身立命的核心。 因此,在畫家精心處理下,他的風景作品當中那些可以稱之為美學的特質是產生一種奇妙的寧靜與絕塵,漂浮著寂靜的遙遠鄉村土地,溫柔而多情地愉悅著我們的視覺,這種特質是如此地牽動人心,以致具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他的作品仿佛在輕輕地陳述,被遺落的風景并不簡單,這里沒有神,只有生命的過程,隱含著辛勤勞作的樣態,隱含著生命奮斗的力量,具有詩意般孤獨感的風景。 陸慶龍的作品充分證明,對于繪畫自身就有一種真實性,它雖然是一塊鋪開的畫布,卻是一個用油畫顏料的特性和質感的厚度所限定的兩維平面世界。而畫家的作用只是去解釋這個兩維世界,以自己的方式解釋這個世界,而藝術生命正是在這個解釋過程中獲得自身,證明自身的意義。同時,也是從“有我”到“無我”的逐步升華的過程,在王國維那里,“無我之境”是高于“有我之境”。這是中國美學特征之一,藝術家總是愿意將個人與自然融合為一體,想要成為它,藝術家利用“自然”將個體包裹起來,人與自然就不會撕裂開來,而且化身為自然之物,因為我們從來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趙昆) (作者系中國美協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