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論文摘要
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工筆花鳥畫表現的不僅是花鳥之美,也是抒發和表現畫家意念、情懷、思想、精神的重要媒介。繪畫中的意象表現,是畫家的主觀心態與大自然客體的一種契合,是審美境界與心靈圖景的再現,也是繪畫藝術的追求目標。 關鍵詞
工筆花鳥畫歷史發展悠久,是我國繪畫制作中相對工整細致的一類畫法。它有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典型的藝術模式和風格流派,集中了我國千百年來獨特的造型藝術和審美意識,與人物畫、山水畫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分析工筆花鳥畫我們可以和寫意花鳥畫對比來看,后者主要是側重墨的運用和表現,以“動”致“靜”,繪畫中充分利用毛筆和宣紙的特性,發揮筆墨的自由潑灑,寓以抒發情感,突出主觀畫家的精神表現;而工筆花鳥畫偏重于寫實和色彩的表現,以“靜”來表現物象現實的“動”,需要畫家創作時平心靜氣,造型完整,顏色忠于真實物體,形式多表現為細膩工整。 當前工筆花鳥畫創作中的問題 (一)現狀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改革開放的實施,受西方文化藝術的影響,當代工筆畫正以一種新的姿態展現在畫壇上。西方寫實主義的造型原則不但被人們普遍了解和掌握,并且對傳統的程法和樣式進行了反思和創新,紛紛向油畫、版畫、水彩、水粉,以及工藝設計等學習借鑒,日本的浮世繪、歐美的印象派、現代派以及木版年畫等都影響著當代工筆花鳥畫的革新;在工具和材料方面,也都進行了新的嘗試和實驗,表現媒介已不僅僅限于熟宣、絹帛,皮紙、亞麻布等也逐漸被人采用;甚至在色彩的運用方面,也不限于原來僅有的幾種石色和植物色,更多的高溫結晶顏料也被運用其中。 (二)分析 從工筆花鳥和寫意花鳥的對比來看,是不是說工筆花鳥畫的表現就是純自然的、如實的、客觀的復制事物呢?一味的拿來主義和實驗主義,就是對傳統繪畫的革新和促進呢? 繪畫藝術的追求目標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我國繪畫藝術旨在表現人的主觀精神,而這種主觀精神既為“意”“情”“心”“氣”,所以才有“寫意”、“寫心”、“寫情”的說法。“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深則深,意古則古?!?清·方薰《山靜居畫論》)“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雖渲染周致,終屬隔膜?!?清·王原祁《麓臺題畫稿》)從表面來看,中國工筆花鳥畫(包括人物畫、山水畫)的形象造型都在力求形似,但這并不是對自然的描摹,而是綜合了主觀與客觀的意象。所以才有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的主張,“緣物寄情”、“物我交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等意象表現的主張。 意象表現是我國傳統繪畫也是工筆花鳥畫創新的探索途徑之一?!耙狻奔礊楫嫾业膶徝栏惺埽跋蟆笔侵缚陀^物象,“意象”便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相結合的藝術形象,這是一種對審美對象本質特征的集中表現。意象表現是畫家審美境界與心靈圖景的再現,主觀上弱化真實性與寫實意義的描繪,在“意”與“象”的結合中,而更強調“意”的表現。繪畫藝術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畫家主觀心態與大自然客體的契合,同時賦予精神情趣將表現對象以詩化,創造出新的審美境界。所以,一幅優秀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不僅要客觀再現單純的自然美,也要通過畫家自己審美理想和情趣賦予其特定的品格;不僅要以文雅、端莊、艷麗的畫面悅人耳目,更應以詩般情趣、深沉內涵、情景交融的高層意境來打動觀者。“意”要貫穿繪畫始終,體現出畫家內心的情感和意象的表達。齊白石先生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則欺世?!币庀蟊憩F既是處于這種似與不似之間對物象的完美表達,也是藝術家內在的情意與外部物象交融合一的升華。 二、問題解決 在繪畫藝術中提倡“筆墨當隨時代”,其核心精神就是要真實地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生活的真實情感。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思想感情日趨復雜多變,傳統的筆墨技法和工具已無法充分的表現現代人的意念和感情。當代工筆花鳥畫應該是以當代審美需要為條件的審美體系,要具有現代繪畫精神,表達現代人的意念和情感,通過繪畫來傳移生命的信息。筆者認為,工筆花鳥畫的創新和進步,不應是傳統工筆畫簡單的延續與復古,而應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開拓與革新。我們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時代的新觀念和外來文化藝術的優秀精華,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畫法上要承于傳統而又勇于突破傳統,創造性地反映當代真實生活,探索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藝術語言和形式。 (一)完善傳統文化根基探索新的表現手段 技法的更新,題材的拓寬和表現形式的探索,都是工筆花鳥畫創新的標志。當前,受日本畫影響盛行工筆特殊技法和肌理效果,但若完全依賴特技和肌理為創作手段,求怪求異,那就改變了中國繪畫的本來面目,就喪失了我國傳統繪畫的特色和本質特征。中國傳統繪畫文化是在上千年的發展中由無數畫家、民間畫工和文人通過實踐探索逐漸創造和總結出來的,盡管其中有一些落后的東西,但就總體而言,它博大精深,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優秀部分,其中精辟的畫論,成熟的表現技法,都是我國古代繪畫的美學傳統,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線描是我國傳統繪畫表現形式中的一種獨特語匯,在工筆畫的意象表現上是重中之重。唐代張彥遠說:“無線者非畫也?!鼻宕瘽舱劦溃骸耙划嬚?,眾有之本,萬象之根?!本€是工筆花鳥畫的靈魂,它作為一種技術手段來完成形象的塑造任務,通過線條的筆法技巧表現形象的韻律美感。線描語言簡潔樸素,不依賴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僅以變化多端的線條來表現客觀物象,特別是書法藝術的融入使其具有狀物傳情的作用,更能表達畫家的感情,體現創作者的個性和藝術風格。 (二)“工”與“寫”的有力結合 意象的表現在工筆花鳥畫中要淡于物象工整嚴謹的描繪,重在情感空間的表現,強化適宜于情感表達的語言特征。打破“工”與“寫”的界限,把傳統工筆畫線的表現與寫意的技法有機結合。宋代李迪在其《雪樹寒禽圖》作品中,為了描寫荒坡野郊景色,濃墨粗筆寫枯樹,工整細筆寫翎毛,工致中見蒼勁,灑脫中見嚴謹,氣韻絕倫,用線粗細協調相宜。在工筆花鳥畫的創作中,我努力地摸索,力求尋找出一種工寫有機結合的方法。有時候為了一種意境氣氛的營造,對繪畫材料的運用做了大膽的嘗試。如在作品《不意秋風戲瑤池》,就摒棄了工筆畫常用的熟宣而改用寫意畫的生宣,濃墨中摻其膠礬,用墨、水、色在生宣上反復潑灑,用墨破色,色破墨,使墨色產生干濕、濃淡交融的多種層次,達到水墨淋漓、韻致畢現的效果。再根據畫面的需要補上工筆的成分。這種工與寫的結合,對比鮮明,更能把本來過于工謹的畫面變的十分朦朧,且畫面統一整體,調子十分協調。 (三)“以意賦彩” “以意賦彩”即不為具體物象的色彩所束縛,而根據畫面的需要來設色。為了突出畫面中的意象表現,嘗試把寫意畫的設色手法引入工筆,強調設色過程中的書寫情趣,擴大賦彩方式,使設色手法更加自由,畫家的主觀情感會更加充分直接。我在作品《荷塘月色》中,為了突出月色的朦朧和藍色光影的渲染,一是將局部的色彩寫意化,形成色團、色塊與工筆線條巧妙結合,形成工細對比的效果;二是改變了的葉子自身色彩,把中國傳統瓷器的“青花色”滲透在對荷葉的刻畫中,既統一了整個畫面又達到了靜謐情調的表現。 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工筆花鳥畫表現的不僅是花鳥之美,也是抒發和表現畫家意念、情懷、思想、精神的重要媒介。繪畫中的意象表現,是畫家的主觀心態與大自然客體的一種契合,是審美境界與心靈圖景的再現,也是繪畫藝術的追求目標。我國的工筆花鳥畫要走向現代,實現由傳統到現代形態的轉換,就要在相應文化背景下對工筆花鳥畫創作進行開拓與革新。畫法上要承于傳統而又要勇于突破傳統,創造性地反映當代真實生活,探索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藝術語言,這樣才能適應歷史發展需求,促進我國傳統繪畫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周忠慶——《工筆花鳥畫意境雜談》書畫國際。 [2]鄒傳安.工筆花鳥畫技法[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0。 [3]李大成.《意境——工筆花鳥畫的靈魂》[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4。 [4]韓梅韓冰——《工筆人物造型的寫意性表現》[J]《藝術教育》2006.3。 2008年3月19日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