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白描,又名“雙鉤”。中國畫技法的一種,是指用毛筆變化不同的墨線(粗、細、長、短、曲、直、頓挫、干濕等)來表現事物的形象、質感和神韻,是不著色彩的畫法。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稱其為“白畫”。白描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是形象的筋骨,而且具有相對獨立的藝術性。白描較為鮮明地體現了中國畫講求神韻的旨趣,到了宋代已經成為獨立的畫種,如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等都是流傳下來的有代表性的白描作品。在工筆賦彩里,白描又是勾勒填彩的基礎,因此不少習作者常常把白描當作學習中國畫的入門途徑。 菊,系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卵圓形至披針形,具粗大鋸齒式深裂。秋季開花,花瓣呈舌狀而富有變化,有長短、寬窄、多少、曲直、卷拗、光毛、圓方、全管半管、抱心、露心等多種形狀。菊花種類繁多,造型各異,極富觀賞性。因此,用白描來雙鉤菊花應該是學畫者練習基本功的有效方法。 初學白描菊花,應當注重臨摹古今畫家的優秀作品,逐步深入了解菊花的結構、形狀和畫家用筆的技巧、線條的表現力、構圖的規律。當然,更重要的是應反復進行菊花的實物寫生,如果已經積累一些用筆、構圖的經驗,寫生時就不至于手忙眼亂、無從下筆。在白描菊花的寫生過程中,首先要學會仔細觀察,把握所選菊花的形態、特征和習性等;接下來可先畫局部,一般遵循蕊——瓣——莖——葉的步驟畫出單枝菊花;最后完成由多枝菊花構成的完整的白描菊花作品。 觀察中應當有所取舍。“取”即不能盲目照搬所選的自然對象,而要選取那些重要的、有特征的、典型的、有美感的菊花。“舍”就是舍棄那些次要的、不典型的、缺乏審美價值的花瓣、枝、葉。通過觀察,逐漸學會藝術概括的方法,掌握提煉加工的能力。 寫生過程中,要注意把握線條的節奏,善于運用線條的變化,如線條的起伏、頓挫、轉折、虛實、疏密、方圓、剛柔、干濕、簡繁等,逐步領悟白描用線的運動規律,賦予其豐富的表現力。 進行完整構圖時,要特別注意體現自己的創作意圖和審美情趣,既要將所選菊花的“固有結構”表現出來,又不要拘泥于事物本身。在造型過程中,要能夠把情感和筆力融合在一起,誠如石濤所云:“對花作畫將人意,畫筆傳神總是春。” 經過臨摹和寫生兩個階段認真刻苦的學習,就為進入創作階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您就會逐漸進入到用線描的菊花來表達感情和思想的藝術境界。 根據多年從事白描菊花寫生和創作的感受,本人有兩點體會供初學者參考:一是白描菊花用筆要“圓中帶方”,這種線條宜于表現菊花傲霜、挺拔的個性;二是初學寫生時,切忌太注意外在形象而致完全實錄猶如照相,要提倡寫生過程中落筆之線不改動,通俗地說就是“不用橡皮”。涂改有時看似精確,但缺少了靈活和膽量,作品就會顯得刻板而少生動。因而,一方面應堅持線條要在觀察、感受的基礎上果斷下筆,敢于落筆;另一方面即使畫錯了線,也不必急于涂改,而應力求在創作中加以調整,善于運用臨摹、寫生中積累的經驗,因勢利導的“改錯”。只要達到了“胸中有菊”的境界,改錯后的白描菊花反而會顯得更加生動、自由,別有神韻。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