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02來源:江蘇省國畫院 |
徐善 1961年,因創作任務的需要,傅抱石與關山月得到了一次去東北旅行寫生的機會。從六月始至九月底返回北京,為期近四個月?!睹憾級延^》便是傅抱石那次寫生創作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我最早見到傅抱石的《煤都壯觀》是傅抱石回寧后在南京的匯報展出中。那是一幅不太大的作品,橫式,長寬比約為3:1,左上角有篆書款:“煤都壯觀”;行楷記述:“一九六一年八月四日得巡禮撫順西露天煤礦,規模產量均全國之冠,最感人者現有工人愈余萬而署目不見多人,真壯觀也。倉卒寫來,殊未足盡萬一,斯堪愧矣。十六日抱石沈陽記”。用印兩方:傅(朱文),一九六一(朱文)。十年十一月八日傅抱石專文《東北寫生雜憶》,十一月十五日發表于南京《新華日報》。一九六三年二月廿八日傅抱石以其與關山月的名義為他們的東北寫生畫選寫了前言,其中亦提及“煤都”的創作?!陡当?、關山月東北寫生畫選》1964年9月由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遼寧省新華書店發行。 今天又見到的傅抱石先生的《煤都壯觀》一圖則是傅抱石先生1964年秋在前稿基礎上的再創作和再加工。此圖高82.7cm,寬163cm,作于皮紙之上;行楷款書:煤都壯觀,一九六四年秋,傅抱石南京寫。印有:傅(朱文、圓形),抱石之印(白文),當驚世界殊(朱文、壓角),甲辰所作(朱文、邊印)?,F由南京長風堂博物館收藏。該圖應是傅抱石特別精心創作之圖,曾參加華東地區美展,有傅抱石先生親筆題簽,大約也是傅抱石先生生前最后一次參展的作品。原為橫畫豎裱白絹底大立軸,因“文革”之亂而流入社會。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筆者在國內曾見過此圖。此圖后流入海外,今得復見,十分高興,但已被裁成鏡片了。裝裱形式的創傷和變故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畫作的精、氣、神,因為此圖確系傅抱石感言“費心血最多、傷腦筋最深”的作品。傅抱石在他的《東北寫生雜憶》第四部分曾寫道:“煤都畫了兩幅,即《煤都壯觀》和《煤都一瞥》。”這里所說的《煤都壯觀》便是指的1961年8月16日在沈陽所作的那一幅。畫煤都,許多人都曾勸傅抱石說:“吃力不討好的事,少碰些?!薄安蝗氘嫷臇|西,是畫不好的?!钡菍τ诟当@樣激情型的天才畫家,當他有感而發,創作激情到來的時候是什么也擋不住的,他是一定會千方百計一吐為快的。他說:“我是僅憑那雄偉的西露天煤礦給我的震動,結合現場的一些草圖來進行構思,進行創作的。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黨委書記告訴我:這個礦的發展經過,大躍進以來每年不斷增長的生產數字,一天能出多少煤,有多少工人,范圍多寬??如數家珍地邊走邊講,邊進邊指,忽然指著對面一層層正在開采的煤層對我說:‘您看,這顏色多美呀!’我禁不住心里一怔!心想,這位書記同志實在不愧為一位高明的畫家。誰都知道煤炭的顏色黑黝黝的,幾十萬人的露天礦,真是黑煙彌漫,塵土飛揚,而在我們黨委書記的眼里會覺得它是多美的。我能不畫嗎?所以一回到沈陽,就動它的心思了。最初是技法上有困難,墨已是黑的,用墨去畫煤炭,好像很方便,實則大大不然。由于我沒有絲毫經驗,暗地里糟了不少的紙頭。就是《煤都壯觀》這一幅,中間也動搖了幾次,實在畫不下去,可是我一想到‘您看,這顏色多美呀!’這句話,我又摸起筆來,堅持畫完了它?!备当倪@段精彩的創作感言,道出了中國畫寫生和創作的根本玄機。 1961年的那張《煤都壯觀》問世之后,傅抱石又用了三年的心血創作了1964年的這幅更大的《煤都壯觀》。從創作和畫面效果的需要,比例從1:3改成了1:2,雖然依舊橫幅,但已從小畫變成了大畫。傅抱石對他的東北寫生之旅曾有“滋游奇絕冠平生”的感嘆。煤都或許是傅抱石一生中碰到的最頭痛的題材,但是傅抱石用他的激情和超人的手段畫出了煤都的壯觀,也畫出了現代中國畫無比壯觀的前景。 南京長風堂博物館所藏的大幅《煤都壯觀》是一件從未發表過的傅抱石創新之作,它的壯觀氣象是否已令傅抱石自己滿意,已因1965年傅抱石的突然去世不得而知了,但是可以肯定最后的這幅《煤都壯觀》一定是令傅抱石滿意超過1961年的那一幅《煤都壯觀》的。 2004年11月2日于南京傅抱石紀念館 責任編輯:王潔 |